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中国信仰·太湖湾论坛暨首届中国孝慈文化峰会>>专家论文>>正文
张润平:孝道文化是中国道统亘古的核心价值理念
2015-08-19 19:45:42
作者:张润平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摘要:该文从历朝历代孝道实践举例、孝道文化溯源、孝道文化使佛教及其各种民间宗教成功世俗化的奥秘所在、孝道文化还是我国宗法制的摇篮和温床,一个“家族”就是一个小小的“中国”,这是保证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坚韧纽带等方面,谈了古代中国汗牛充栋的典籍中,孝道无一不是其伦理价值的核心要义。孝道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族徽。在此族徽的辉映下,成就了中华民族韧强的生命力,虽然它在二十世纪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诋毁绞杀。它是华夏型血质,与前苏联、与西方国家文化的血质构成截然不同。
    关键词:中华民族 孝道 文化 溯源 族徽
    
    一、关于道统
    道统之说最早滥觞于孟子,其言曰:“由尧舜至于汤,由汤至于文王,由文王至于孔子,各五百有余岁,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隐然以继承孔子自任。
    天道的传播脉络,起源于黄帝。天道心法古代是依靠心传,历经公元前两千年的心传后,只留心法不见心传,从老子而分支形成了两支中国的古老的思想体系,即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儒家传道的脉络上接尧、舜、汤、文王、武王、周公、老子,到了孔子形成儒家学派,传至子思、孟子。独存心法不见心传。这符合韩愈之说,我们现在的儒家思想遗失了心传。只是道教将老子道教化,韩愈的现实主义排除宗教而淡漠了老子。
    道家传道的脉络上接尧、舜、汤、文王、武王、周公、老子,到了庄子形成道家学派。自庄子起心传尽失。
    韩愈明确提出儒家有一个始终一贯的有异于佛老的“道”。他说:“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原道》,《韩昌黎全集》卷十一)。他所说的儒者之道,即是“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同上) “道”,概括地说,也就是指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仁义道德”。从而确立了道统说。千百年来,传承儒家此道者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同上)这个传承系列类似于佛教所说的“法统”,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也就是朱子所说的“道统”。
    “道统”一词是由朱子首先提出的,他曾说过:“子贡虽未得道统,然其所知,似亦不在今人之后。”(《与陆子静•六》,《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六)“若只谓言忠信,行笃敬”便可,“则自汉唐以来,岂是无此等人,因其道统之传却不曾得?亦可见矣。”(《朱子语类》卷十九)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四书集注•中庸章句序》)正式确立“道统”概念。

    二、孝道与道统
    1、孝道与道统的关系
    2、历朝历代孝道实践举例
  在“百善孝为先”的中国古代,又是如何解决养老这一问题的呢——
  在夏朝,不孝老人判重罪,直至处以死刑。对不赡养老人,殴打辱骂老人,不给老人吃饱穿暖,老人生病如不给医治,不细心照料,都在不孝之列,要受到处罚。依据不同情节,处以在脸上刺字(墨)、割鼻子(劓)、斩脚(刖)、死刑(大辟)等不同的惩罚。
  周朝,虽无具体的处罚制度,但有一套比较严格具有礼仪含义的具体要求。如,对50岁以上的老人要给他们吃细粮﹔60岁以上的饭菜中要配肉﹔70岁以上的在饭食中要增加副食﹔80岁以上的要给吃些珍馐美味﹔到了90岁小辈要在老人的床前伺候饮食。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孝敬老人的传统没变。如,齐国规定对70岁以上的老人,免除其一子的赋税和徭役﹔80岁以上的老人,免除其二子的赋税和徭役﹔90岁以上的老人,免除全家的赋税和徭役。
  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的孝道。对养老问题更加重视,提上了一个更高层次,推行了一套特殊的优惠政策。规定孤寡老人到市场上做买卖,免除缴纳租税。酒是国家专卖品,为了照顾孤寡老人,政府允许孤寡老人开设酒店卖酒。为确保养老制度的落实,汉律还规定:对不赡养老人者,要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尸体展示街头。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孝者也判重罪。子女杀戮父母、祖父母者,即使未遂,均判弃市(暴尸街头),殴伤长辈者同样也处弃市。
  唐朝,规定父母在,不远游,不能存私房钱。此规定,目的是让子孙尽心竭力地照顾好老人。唐朝时,在“补给侍丁”制度中规定:对80岁以上的老人,政府给安排一个照料的人,90岁以上的老人给安排两个照料的人,100岁以上的老人给安排5个照料的人。政府安排的这些人全部免除服徭役义务。礼制上还规定子女对老人要给予精神的安慰。
  清朝规定,儿子家庭再贫也必须设法赡养好父母,如果因贫困导致父母自缢身亡,要按照过失杀父(母)的处罚,判处儿子杖一百,流放三千里。
  为确保老人有子孙养老送终,北魏还首创建立了“存留养亲”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朝。就是说,犯人的直系亲属年老,家中无人赡养时,对于不是犯有十恶不赦的犯人,允许对其缓期执行,留下来照顾老人,待老人辞世后再去服刑。
除家庭养老外,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还在南京建立了“孤独园”,专门收留、赡养孤苦老人﹔唐肃宗建立了“普救病坊”,照顾无人赡养的老人。南宋时期在杭州设立了“养济院”,将无法养活的老人登记造册,由国家进行赡养。
其实“孝”的文化内涵是很丰富的,如上仅是“养老”这一个义项。下面详细列述。

  三、孝道文化溯源
  首先查阅《汉语大字典》,其次是《周礼》、《孝敬》、《颜氏家训》等,检索《汉语大字典》“孝”有8个义项:①祭;祭祀。②孝顺。善事父母。③能继先人之志。④指居丧或居丧的人。⑤指丧服。⑥效法。⑦畜养;保育。⑧姓。
  对这8个义项不全面了解,就不能准确认识中国孝道文化的意义。特别是①②③⑥⑦5个义项对于我们正确全面认识孝道文化至为关键。
①“祭”、“祭祀”是中国人追根认祖的亘古作为。史前彩陶全是祭器、冥器、礼器,就是为了祭祀。祭祀的起因及目的就是追根念祖,本身就是实践孝道的一个途径,是敬孝的另外一个重要形式仪式,也是面对公众社会对自身实践孝道的宣示。
②“孝顺”更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标志性人伦理念、道德理念、文化理念。传统习惯对“孝”的理解多拘于此意。譬如《隋书•文帝纪》载:“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
  ③“能继先人之志”是维系支撑中华民族上下数千年坚韧不绝的中流砥柱。从这一个义项就能够理解古人说“无后为第一大不孝”的来历了。
  ⑥“效法”,效什么法?中国人的效法与西方人的效法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系统。中国人的效法,效的是宇宙规律之法、天象规律之法、自然规律之法,乃至人伦规律之法。中国人是从天象规律、宇宙规律、自然规律中再推导出人伦规律,从而严格执行。这个人伦规律的核心就是孝道。而孝道的确立,首先得有一颗对“天”、“地”、“君”、“亲”、“师”的敬畏之心。非此是不能确立的。中国古人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初,就发现孝道,也只有孝道才能确保人类伦理道德的有序轮回、有序传承、有效轮回、有效传承、亘古轮回、亘古传承的道理。维护了孝道,也就维护了人伦规律的生生不灭。有了这一套孝道理念、孝道文化,才保证了中华民族远不止五千年文明的昌盛发展和绵延不绝。
  ⑦“畜养、保养”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或者是法则。因为不懂“畜养、保养”的家族或民族或政府或国家,其事业往往不会持久的。
  而④与⑤两个义项实际说明了践行孝道的主体与标识。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对全人类文明史的杰出贡献。孝道文化是联系、链接或者是绑架中华民族数千年没有断层、没有质变最为坚韧的纽带,也是东南亚儒家文化圈所有国家或地区得以持久发展团结昌盛之纽带。可以说没有孝道,就没有中华民族,也没有东南亚儒家文化圈。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道德符号、伦理符号。何以见得?
  《国语•周语下》:“孝,文之本也。”韦昭《注》:“文者,德之总名也。”《尚书•文侯之命》:“追孝于前文人。”《左传•文公十八年》:“孝敬忠信为吉德。”《礼记•中庸》:“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左传•文公二年》:“孝,礼之始也。”《礼记•冠义》:“故孝悌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在大量西周金文中许多关于“孝”的记录。
  《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由此看,“孝”为“六行”之首。
  《孝经》,集中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用孝治理国家,臣民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并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这在全人类伦理思想史上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确立。
  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规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孝经鼎以显父母,”是孝之终。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中了。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这样就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统一起来。《孝经》还根据不同人的等级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天子之“孝”要求“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则一切按先王之道而行,“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士阶层的“孝”是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应“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孝经》还把道德规范与刑律法规统一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
  还有一部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开笔就写道:“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足见对“孝道”的持重。
  我们再考察郭店竹书,尤其是《唐虞之道》对于“孝”作为道德的核心思想有着具体阐释。表面看全是讲禅让之理,其实是把“孝义”“仁孝”作为禅让的核心宗旨来阐述的。正因此冯时先生在其著作《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中作如是总结:“孝作为道德的基础,其实也就是禅的基础。禅的实质在于传贤不传亲,任人唯贤而不唯亲,而仁爱的培养又必须从亲亲开始,因此从表面上看来,传贤不传亲似乎有违仁爱的主旨,这便是全文必须申述禅让实质的原因。儒家认为,贤者之所以为贤,即在于其所具有的仁孝之德,所以传贤不传亲事实上就是崇尚仁孝,而崇尚仁孝也就是崇尚道德。显然,仁孝既是道德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禅让的基础,禅而不传便是崇仁尚德的具体表现。”(见第272页)
  举凡如上例证,可知孝悌思想其实已经是先秦中华民族建构的基本道德观。在历朝历代政府对“孝道”具体实践中,凌子越先生在《古代养老制:夏朝不孝判死刑 周朝严格规定礼仪》(见网络)文中,从夏至清有详细介绍。这说明我国在清及之前所有朝代中有贯穿一致的孝道文化传统。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文化传统,它能够贯穿三千年而历久弥新。
  在这里我要对“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俗语谈点个人看法。《孝经》言:“资于事父以事母,其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其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说明“忠”是“孝”的扩展,是对“孝”的发扬光大,二者并不是不能兼顾的,“孝”是根本,“忠”是枝叶。“孝”是针对“祭祀”——家族而言的,“忠”是针对“禄位”——职场而言的。而在古代历朝历代中,都是首先讲求“孝”,而后讲求“忠”的。只有在现当代社会,由于对“孝”的蔑视,又讲求绝对“忠”的大背景下,把孝与忠推向了对立面,才出现了如上俗语托辞,并非历史事实。
历数古代中国汗牛充栋的典籍,孝道无一不是其伦理价值的核心要义。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族徽。在此族徽的辉映下,成就了中华民族韧强的生命力,虽然它在二十世纪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诋毁绞杀。孝道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它是华夏型血质,与前苏联、与西方国家文化的血质构成截然不同,不能融合。我们该到惊醒的时候了。当然,我们的惊醒必须要站在迎接新世纪发展眼光来纠正我们曾今的错误与缺失。如此,才能不走回头路,不走折腾路。

  四、孝道文化使佛教及其各种民间宗教成功世俗化的奥秘所在。
  在甘肃岷县发现的大量宗教宝卷中,富含孝道文化,这是佛教进入中国社会进行汉化的成功典范,也是民间宗教世俗化、社会化的成功典范。由于融入了儒家最核心的孝道文化,使得佛教在中国大地大行其道,得以广泛流布。之后道家以及各种民间宗教派系无一例外学习此法,使其教派得以广泛传播。这就是宝卷中孝道文化极其丰富和特出的根源所在。当然岷州宝卷更不例外,它至今依然活态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这块地方,还在起着有效的教化作用。2012年临近腊月期间,我们调查岷阳镇一位宣卷先生,他说“前年我们叫后所里人请去宣卷,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娃旋在门跟前不走,一直听到结束。后来听他们说,这个娃原来极不孝顺阿婆,父母离婚没人管,阿婆从小拉到大,经常打骂阿婆,欺负阿婆。自从那次听了宣卷之后,那娃像变了人似的,对阿婆乖得很了。”岷县十里镇大沟寨村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村落,北魏时就建有宏伟的三大古佛大殿及泥胎塑像(莲台高约1.2米,盘腿打坐塑像高约4.5米,在文革中被毁)。该村3百多户人家中有60多户藏有宝卷,每到十冬腊月直至正月期间,宣卷之声此起彼伏,年年如此。该村胡整胡来的青少年几乎见不到,偷鸡摸狗之事很少发生。他们一致认为,这样的村风民风与长期宣唱宝卷不无关系。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张家驹:孝道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一篇:肖飞:让孝道文化渗透龙城大地——有关常州孝文化传承的探析
·特稿:革命领袖孝道情——在《首届中国信仰常州太湖湾论坛暨中国孝慈文化峰会》上的书
·江山:革命领袖孝道情——在《首届中国信仰常州太湖湾论坛暨中国孝慈文化峰会》上的书
·肖飞:让孝道文化渗透龙城大地——有关常州孝文化传承的探析
·张家驹:试论弘扬孝道文化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家驹:孝道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李伟:中华孝道文化是构建中国现代道德的深厚土壤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中华孝道园(组图)
·中华孝道园举行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现场报告会(组图)
·中华孝道园请供毛泽东主席灵位(组图)
·参加首届中国信仰论坛暨中国孝慈文化峰会专家认为中国信仰与孝道源远流长(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湖南: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开馆
陕西:陕西抗战旧址年接待观众一千万人次
曹永康、殷小梅、乔英:实践成就梦想,信仰点亮人生
特稿:实践成就梦想,信仰点亮人生——井冈山大学“
从习老的“一哭一护” 看习书记的“三严三实”
洪根荣:从习老的“一哭一护” 看习书记的“三严三实
特稿:从习老的“一哭一护” 看习书记的“三严三实”
尹红旗:红色征途之走遍麻城(组图)
特稿:红色征途之走遍麻城(组图)
井冈山将可坐直升飞机空中游览(组图)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语录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