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林”、“插秧田”……这些颇具寓意的名字来自新中国摇篮——西柏坡。西柏坡是著名的革命圣地,党中央在这里指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
经过几年建设,这个曾经山多地少的浅山丘陵区,在国家林业局安排部署和当地群众的努力下,披上了绿装。
绿化工程助力老区披绿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前夕,记者从西柏坡了解到,当地绿化工程成效显著,已成为改善环境形象的标杆工程。
2003年两会期间,国家林业局接到西柏坡村名誉村长袁淑梅的《西柏坡生态治理项目建议书》,立即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启动了西柏坡绿化工程。
为改善老区环境形象,工程规划在西柏坡革命纪念馆周围可视范围内,对现有可利用的荒山荒地、耕作隙地和区内道路两侧的裸地进行治理;同时还依据自然条件、观赏需要等,将工程区划分为中心景观区、花园城区、生态经济观赏区、退化植被恢复区等六大区域。
为保证工程的质量,西柏坡所在平山县还在全县范围内抽调了农、林、水等部门的10名技术骨干和4名基层工程人员组成浆砌、打坑、垒平台3个技术指导组,吃住在山上,为工程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截至目前,西柏坡已完成造林205.76公顷,栽植各类苗木42万株。
老区处理污水用于绿化
与西柏坡毗邻的岗南水库是石家庄市的主要饮用水源地,景区内的污水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会影响石家庄市民的饮水安全。西柏坡所在地平山县县长李熙宽告诉记者,为此石家庄市投资120万元,在纪念馆附近建成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的污水处理厂,将西柏坡纪念馆内所有饭店、厕所、生活区、办公区内排放的生活废水回收处理。
同时,为节约用水、降低成本,西柏坡纪念馆还将处理后的清水用于植树造林。在西柏坡,记者看到远处山坡郁郁葱葱,近处花草树木错落有致。
红色旅游与绿同行
借助革命圣地的金字招牌,西柏坡大力发展起红色旅游。
旅游服务业发展的一个副产品是带动了种植结构调整。针对村里及纪念馆周边饭店多、蔬菜需求量大的特点,2002年西柏坡村建成了占地18亩的大棚菜生产基地。从此,无论春夏秋冬,游客都可以吃上刚刚采摘下来的新鲜蔬菜,农民也因此获得颇丰的收入。
红色旅游促进了文明生态村建设。村容村貌是一个村的脸面,为了把西柏坡的脸面打扮漂亮,去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西柏坡村对各家各户的厕所、厨房和猪圈进行改造,修建了沼气池、安装了太阳能,厕所、厨房还贴上瓷砖;村内街道及通户路全部进行了硬化,并投资20万元修建了环村路;投资70万元修建了村文化广场,对村里的主街道全部进行了绿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