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融为一体,建有康熙行宫、千亩荷塘、嘎子村、雁翎队纪念馆等景观。
历史背景:1938年,日寇侵占冀中平原,在白洋淀周围到处修筑炮楼、设立据点。在淀区大张庄、郭里口一带,有不少以打雁、打野鸭子为生的猎人,他们对日寇的烧杀抢掠极为愤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动下,淀区猎户们纷纷组织起来,拿起打猎用的大型火枪“大抬杆”,成立了水上游击队,对日寇的侵略进行了英勇抗击。由于他们过去打水禽时,为防止浪花打湿枪膛内的火药,都要在猎枪的信口(点火处)上插一根雁翎,所以这支用“大抬杆”进行战斗的水上游击队,就被命名为雁翎队。
清苑县冉庄地道战遗址
地点:地处保定市西南30公里处。
景点介绍:冉庄地道战遗址现仍保留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构筑的地道及各种作战工事,面积共30万平方米。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1959年8月落成。馆内现珍藏着大批文物,主要有挖地道使用过的镐、铁锨、辘轳和照明灯;民兵集合、作战使用过的铜锣、军号、牛角号;士兵工厂制作的土枪、土炮;烈士遗物、遗诗等。1996年,冉庄地道战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复和建设,在原有保存2000多米地道的基础上,又修复旧地道400余米,并同时修复、复原了地下兵工厂、地下储粮室等旧址。
历史背景:1942年,日寇采用“铁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对无险可守的冀中平原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在无坚可守、无险可据的大平原上,为了有效打击敌人,冉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最初,为了躲避日军的残害,当地群众自发地挖了用来藏身的单口地洞。但因汉奸特务告密,这样的洞常常被敌人发现,群众损失很大。为此,冉庄群众又发明了双口洞,万一敌人发现了一个洞口,群众还可以从另一个洞口转移。后来,为了便于打击敌人,民兵和群众又把左邻右舍的双口地洞互相挖通,一家连一家,一户连一户,双口洞变成了多口洞。战争史上闻所未闻的地道战从此诞生。
易县狼牙山五勇士跳崖处
地点:狼牙山位于易县西南部,距县城四十余公里。五勇士跳崖处就在狼牙山主峰棋盘坨峰顶上。
景点介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建在五勇士当年跳崖的狼牙山主峰棋盘坨峰顶上。纪念塔底座直径3.06米,塔高21.5米,塔身五层,呈正五边形,塔身正面(南面)嵌有聂荣臻的题字,塔身底部镶嵌着五勇士汉白玉浮雕像。狼牙山陈列馆就坐落在上山的路上。
历史背景:狼牙山是晋察冀一分区的重要军事基地,也是守卫晋察冀根据地的东大门。
1941年9月23日拂晓,侵华日军分三路纵队西进,对易县北娄山附近的晋察冀第一军分区进行围攻。战斗中,为了给军分区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的转移争取更充裕的时间,不让鬼子摸清我军队和群众的去向,马宝玉、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5名同志在完成掩护任务之后,主动放弃了退向老君堂追赶部队的计划,边打边退,毅然将日军引向了三面绝壁的棋盘坨顶峰。在子弹打完,手榴弹用光后,五勇士纵身跳下万丈悬崖。其中,葛振林、宋学义身负重伤,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以身殉国。
马本斋烈士纪念馆
地点:位于沧州献县本斋村北。
景点介绍:马本斋纪念馆占地6000平方米,由展馆、塑像、开旗台、矮墙、大门等组成,展示了马本斋烈士的生平事迹。
历史背景:马本斋自幼聪颖,读过私塾,粗通文墨,后为生活所迫,闯关东,投行伍,入“东北讲武堂”学习,后升任奉军独立21师第四团团长。
1935年,因不满军阀统治,马本斋解甲归田。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后,马本斋毅然组织本村青壮年七十余名,举起了抗日义勇军的大旗。1938年3月,他率队参加了河北游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