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总机房等旧址。
抗大纪念馆由序厅、主题厅和西展厅三部分组成,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工程于1997年奠基,1999年4月30日竣工。馆内陈列着自抗大1936年建立到新中国成立14年的建校史和艰苦卓绝的战斗史的大量图片和实物。纪念馆的北面耸立着抗大纪念碑,通高25.8米,全部由汉白玉砌成。在西部山顶上,是树阴掩映之中的抗大校首长旧居等遗址。
历史背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大学,于1936年6月1日在陕北瓦窑堡创建。1937年初,“红大”随党中央机关迁到延安,更名为抗大。为了贯彻教育与战争相结合的原则,1939年7月10日,抗大总校五千师生辗转一年多,摆脱了日军的围追堵截,于1940年11月到达邢台县浆水镇,对外公开称为“青年抗日联合纵队”,校部驻前南峪,学员队分散在附近几十个村庄驻防。抗大挺进华北敌后办学,培训了成千上万名优秀的军政干部,使他们成为抗日人民军队和抗日民主政府的骨干力量。冀东红色旅游区
主题:建党先驱革命火种
主要景点:唐山乐亭县李大钊故居及纪念馆(含昌黎县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遗址);丰润县潘家峪惨案遗址;山海关红色旅游系列景区(四野临时指挥部、山海关保卫战纪念厅、王烬美塑像);唐山市冀东烈士陵园;滦南潘家戴庄惨案遗址。
乐亭县李大钊故居及纪念馆(含昌黎县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
地点:故居位于乐亭县大黑坨村,纪念馆位于乐亭县新城区
景点介绍:李大钊故居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占地面积为1010.1平方米,是一座具有明清以来乐亭县民房建筑风格的套院,李大钊童年就生活于此。
李大钊故居纪念馆于1996年8月18日奠基,1997年8月16日落成,占地面积66700平方米,主体建筑是一座多功能综合性的三层大楼,现存文物、资料、图片、题词、题字以及字画等720件。
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位于昌黎县五峰山韩文公祠。1987年7月,昌黎人民将五峰山韩文公祠重修一新,并在五峰山前的界石岭上矗立起李大钊的全身汉白玉塑像。李大钊居住过的韩文公祠客厅也恢复了旧貌。在韩文公祠东侧另修建了仿清朝建筑风格的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展览馆。
历史背景:1907年夏天,李大钊与两三个同学到碣石山中游览,从而与五峰山结下不解之缘。他在出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之后,将五峰山韩文公祠择为自己的避暑之地,从事重要的革命活动。1924年5月、6月间,他在这里避开了北洋军阀政府的缉捕,并由这里启程赴苏联首都莫斯科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潘家峪惨案遗址
地点:潘家峪位于燕山山脉腰带山东麓,丰润县城东北30公里处。潘家大院惨案遗址就位于该村中部。
景点介绍:潘家大院原是地主潘惠林的宅院,分东、中、西三院,四周有3米多高的院墙。它是当年日寇残杀潘家峪村1230名无辜群众的主现场。惨案发生后,该院除东院粮仓外,其余房屋全部被大火烧毁,是日本侵略军野蛮行径的铁证。
新建潘家峪惨案纪念馆于1997年8月12日动工,1998年11月30日完工。纪念馆坐落在村中部,东隔小河与“潘家大院”相望,建筑面积1246平方米。纪念馆的一层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再现了惨案的全过程,二层主要展现了惨案发生后潘家峪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历史背景: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潘家峪成为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中枢。潘家峪人民的抗日斗争极大地激怒了日本侵略者。1941年1月25日清晨,5000多名日军和伪军把潘家峪包围,把村民全部驱赶到潘家大院,开始了杀戮。屠杀从中午一直持续到傍晚,全村1700口人被杀掉1230人。如今仍然健在的惨案幸存者中,绝大部分人都是60岁以上70岁以下的老人。惨案发生的第二天,冀东军分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