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主义小册子。1920年5月~9月,蔡和森接连给在国内的毛泽东写了3封长信,信中谈得最多的是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主张和办法。同年12月1日,毛泽东在写给在法国的新民学会会员的信中明确表示:
“于和森的主张,表示深切地赞同。”因此,蔡和森在建党方面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蔡和森回国后,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他从1922年起担任党中央机关刊物《向导》的主编,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理论家和革命活动家。1931年夏,他以中央代表身份在香港指导广东工作时,不幸被英帝国主义逮捕,不久便在广东牺牲,时年31岁。1979年9月27日,邓小平为《蔡和森文集》题词,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蔡和森同志是我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永远记着他。”
在进占里大的104名勤工俭学学生被押送回国后,组织留在法国的勤工俭学学生和旅法华工继续战斗的重任主要是由周恩来担负的。他于1920年12月到法国,1924年7月归国,在这三年半的时间里,他奔走于法、英、德、比等国之间,考察欧洲各国共产主义运动状况,了解世界形势,同时在勤工俭学生和华工中进行了大量革命活动,在建立旅欧共产主义组织、宣传和捍卫马克思主义、领导旅欧华人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以及建立国共两党旅欧革命统一战线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由于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旅欧党团组织从1923年起,就有计划地分批选送骨干成员去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随着勤工俭学学生陆续赴苏或归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进入了尾声。
在历史的长河中,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虽是暂短的一瞬,但它的意义十分重大,肖三在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文物史料展览的题词中曾写道:“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最巨大的功绩是为中国共产党准备了一批最有能力的干部。”在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革命家中,有一大批是从参加法勤工俭学运动起,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如: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李富春、许德珩、李立三、陈毅、聂荣臻、陈延年、陈乔年、王若飞、蔡畅、向警予、郭隆真、熊雄、高风、罗学瓒、张昆弟、徐特立、肖三、傅钟、李卓然、何长工、欧阳钦、刘清扬、黄齐生、马志远、袁子贞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等。毛泽东当年就是为了赴法勤工俭学才走出湖南、北上京都,后参加了国内的建党活动。刘少奇也是为了赴法勤工俭学走出湖南,在河北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学习毕业,后又转赴苏联学习,参加了革命。
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还有相当多的人抱着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良好愿望,矢志勤工,含辛茹苦,埋头攻读,学有所长,成为某学科、某领域的专家学者。不少人学成之后,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优越的生活条件,显赫的学术地位,陆续回国,将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带进国内,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历史上留法勤工俭学这一页,不论是在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抑或在中国留学教育史上,都将会常翻常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