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综述 |
2008-03-27 23:19:51 |
|
作者:丁仁祥 |
|
|
|
|
割据”斗争模式的创新;二是教育改造绿林武装统一战线思想的创新;三是东固苏维埃政府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创新;四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新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唐莲英对东固根据地经验讲了三点意见:一是创建了武装割据的新形式;二是树立了军队建设的新样板;三是探索了政权建设的新路子。
南昌大学副教授刘金菊及胡亮华的论文说:东固根据地是赣西南革命斗争的中心和立足点之一,是中国工农工军创建的发源地之一,是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的“休息地”和策应地。东固的斗争经验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启迪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张万禄的论文指出:东固革命根据地为创建中国革命根据地作出了特殊贡献,毛泽东根据东固经验作出了决策,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正式形成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突破了井冈山根据地经验的局限性,为在赣南闽西大范围内的大踏步机动游击,为最后创立中央苏区开辟了广阔的革命道路。归结起来,就是东固革命根据地独特的形式,独特的经验,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独特理论,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南京大学教授马洪武在分析红军取得第一、二、三次反“围剿”胜利与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关系时,强调了三点:第一,中共江西省行委、省苏维埃政府特别是东固地区各级党政组织的大力支持;第二,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红军取胜的最重要条件;第三,毛泽东、朱德等制定的“诱敌深入”战略方针,是红军取胜的根本法宝,是敌强我弱形势下唯一正确的方针。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教授文尚卿及陈文兴的论文说:东固根据地的意义在于:1、东固暴动的胜利,成为赣西南人民斗争的一盏明灯;2、东固根据地的扩大为壮大红军力量培养了军事力量;3、东固的经济建设为解决赣西南军民物资供应和沟通城乡交流起了一定作用;4、以东固为中心的赣西南地区,策应了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5、东固革命武装分化瓦解敌敌军的策略,为扩大红军、壮大革命武装提供了经验;6、东固军民积极配合主力进行了反“围剿”和保卫苏区的斗争。
江苏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研究会冷玉健及殷春泉的文章说:东固根据地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创建方式独具一格;东固根据地是三次反“围剿”主要战场,诱敌深入得天独厚;东固根据地为三次反“围剿”得胜功不可没,历史伟绩彪炳千秋。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万建强,吉安市青原区档案史志局刘庆华及曾思政等同志在论文中总结了东固革命根据地斗争的历史经验,以及对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建设有益启示的相互关系方面谈了各自的意见。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田超就弘扬革命精神及革命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东固革命经验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帮助作用谈了自己的看法。
万安县政协副主席耿艳鹏(又名王阿寿)在论文中分析了东固革命武装的主要特点,一是革命知识分子首先拿起枪杆子;二是积极争取“三点会”;三是不断抓住有利时机,壮大革命武装。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张志强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在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执政基础,即政治基础、军事基础、经济文化基础。这三大基础是东固能够形成“武装割据”的坚实保证,是进行局部执政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是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井冈山学院黄惠运教授就东固会师的原因及历史意义提出了自己一系列的看法。《青原》文化报编辑部李周源提出了“东固是新中国的胚胎”观点,指出东固是中国革命前进的基础,是共和国诞生的基础和雏形。于都博物馆肖军分析了东固革命军队的几个问题,西南大学研究生王贇则探讨了红色金融源头——东固平民银行的几个问题。抚州市委党史办吴主平专门就如何开发利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