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综述 |
2008-03-27 23:19:51 |
|
作者:丁仁祥 |
|
|
|
|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2008年4月8日电(丁仁祥)2007年7月21日至23日,在东固革命根据地所在地的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由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吉安市青原区委、青原区人民政府和中共吉安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联合召开了纪念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龙新民副主任、黄小同秘书长和党史科研部副主任彭咏梅,以及全国各地党史、军史专家学者80余人,江西省和吉安市有关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青原区区直机关干部12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龙新民副主任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给研讨会发来贺电。研讨会由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沈谦芳主持,中共吉安市委书记黄建盛、中共青原区委书记梅黎明也作了讲话,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王瀚秋作了会议小结。会议还通过了关于加强保护、开发、利用东固革命根据地旧居旧址的倡议书。
这次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54篇。研讨会采取大会发言、专题座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方式,紧紧围绕“东固革命根据地与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大会论文大多采用了1988年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以来学术界所形成的研究成果资料,基本认同学术界此前对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所作的评价,并认为应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发展相关认识。同时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并在主要问题上形成了共识。
一、有不少论文从毛泽东当年对东固革命根据地所作的评价与东固革命根据地对毛泽东早期思想形成所作的贡献两个方面相结合的角度来看待当时东固的革命斗争及所形成的东固经验。一致认同两点:一是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和经验与井冈山一样,是毛泽东早期思想形成的重要来源之一,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形成的重要基础之一;二是毛泽东对东固革命根据地所作的评价和论述,是对东固革命根据地历史地位、作用最好的肯定,也是被历史证明了的正确结论。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教授、中共福建党史学会会长蒋伯英在论文中系统介绍了毛泽东在1929年2月至1930年1月间6次对东固革命根据地的书面评价和1次口头评价,在分析毛泽东的评价和论述后指出:李文林式的革命根据地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创新模式;东固根据地的“秘密武装割据”是农村包围城市前进的基础;东固革命根据地军事建设经验是毛泽东建军纲领源泉之一。东固根据地创建者以非凡的勇气和开拓的精神,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独到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道路。但是必须指出,毛泽东并非满足于东固“李文林式”的秘密割据,而只是将其作为农村割据的形式之一,作为农村包围城市的一个前进基地,其最终目标,乃是由这样的基地波浪式向外发展,逐步成为公开的、大规模的武装割据,直至促成革命高朝的到来,造成对城市的包围,夺取全国政权。
中共天津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大勇在论文中指出:东固会师与革命斗争经验的交流,深深影响了正艰难求索中国革命道路和正处于艰难困苦中的毛泽东,东固根据地既为毛泽东和红四军主力提供了物质上的宝贵支持及休整,也为毛泽东提供了丰富独特的革命斗争经验,而且使毛泽东在几个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和命运几个重大问题的认识上获得了支持,坚定了信念,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形成了新的战略和策略,从而进一步推动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上迈出新的更大的步伐,因此,东固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东固的斗争实践一是支持了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并为这一思想的深化和升华打开了思路;二是支持和深化了毛泽东关于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三是扩展了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初步思想。
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刘晶芳在论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