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往前看的。纵观他的青年时代到晚年岁月,他一生厌烦的就是陈词滥调,墨守成规,而对新生事物不但乐于叫好而且乐于接受。可以说,毛泽东是现代文明的崇敬者、追求者、构想者乃至于描绘者,但是(这里有个但是)由于客观因素——中国传统思想、中国社会现实状态乃至于中国革命具有的特点的影响,以及他的知识背景的局限,又妨碍毛泽东成为具有彻底的科学理性的现代型人物。人,总是不能超越时代来塑造自己的。
访问人:那么,现代型个性与传统思想的影响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方面在毛泽东身上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
陈晋:它们有的时候是一致的,有的时候是相背的,有的时候则显现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交织在一起,这就需要进行剥离。
访问人:能举个例子吗?
陈晋:比如说民主与革命。毛泽东从小就反抗父亲严厉的管教,求学时期较多地接受了西方现代文明的思想,后来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也是西方现代文明的光辉成果,它的精髓之一就是反对阶级压迫,反对不平等的制度,求得全人类的解放。毛泽东自始至终是抱着这个信仰的,包括他晚年,看不得小人物受压制,总替他们说话。这既是他天性的表露,也是他后来接受现代文明发生的效应。追求民主,追求平等,是毛泽东一生中的相当核心的两个方面。以现代性的民主、平等来反对专制、压迫,这样的事在毛泽东一生奋斗的过程中是很多的。毛泽东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由他来为中国革命掌舵时,他仍然没有放弃这个追求和目标,然而他最终所选择的方式都是以暂时的不平等不民主来实现永久的平等民主;以对一部分人的不平等不民主来实现更多人的长远的平等与民主。这在革命战争时期是难以避免的,但在夺取全国政权之后仍然用这个方式,就未必妥当了。这是从实行民主、平等的手段和方式上来说的。
另外,从毛泽东对民主、平等的构划描述来看,他是过多地强调结果的平等。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包袱。“平等”两个字在中国不是新鲜词,哪一起农民起义没有提出劫富济贫的有均贫富思想的口号?这类口号要求的是平等,但它和西方现代文明所讲的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平等不同,它不讲起点而要求同时到达的结果。如果说这在封建剥削制度下没法让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来追求平等的情况下,是势所必然的话;那么,在已经完成剥夺剥夺者的革命进程以后,就不能这样了。毛泽东后来在民主、平等问题上有所失误,恐怕就在这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一些做法就是这样。
“五七指示”也是一个例子。要求全国各行各业都办成一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其实这种思路在延安时期他就有,他对劳动模范们讲话,说你们也应是军人;他对抗大学生讲话,说你们是军人,在这里读书,又能开荒生产。这种思路给人的感觉就是谁不能比别人强,也不能比别人弱,每一个人都应该担当起社会的全角色,身分、能力都要一样。1958年和“文革”两次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权利),不是偶然的。
访问人: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的积极影响在学术界多有讨论,没有对中国这片土地深刻的了解,就无法实现对它真正深刻地变革,这是无疑的。但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影响的负效应呢?传统的羁绊,是不是也限制了现代型个性毛泽东的眼光,限制了毛泽东向前迈进的步伐?甚至有的时候在拖后腿?
陈晋:毛泽东是一直向前迈进的,但他有时却用传统的方式迈步,他对前景的勾划也有很深的传统的烙印。
访问人:可以说毛泽东改变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进程。现代型的个性与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同时作用在他身上,那么他把革命推向前进的时候,他更多地得益于自己性格的哪一方面呢?
陈晋: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