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也订6份。10几份报纸中,有6份中文报、6份港澳台报,让我经常选些报刊上的理论文章拿给他看。他还比较喜欢看《光明日报》,因为《光明日报》开有“文学遗产”栏,现在我还保留有他批阅过的少数原件和复印件。
访问人:看来毛泽东对理论方面的文章很感兴趣。
林克:特别感兴趣。我给他选过一些理论文章,现在有的保留下来了,有的没有保留下来,面很广,数量也很大,有的我也记不清了,因为那对我时理论的东西不是特别感兴趣,这同我原来的专业有关,主要研究国际形势。所以他那封给我的信中说:“兴趣有,似不甚浓厚,应当培养。”这比较合乎我的实际。以后我就注意钻研理论,还作了一些笔记。
在毛泽东读书当中,哲学占了很大比重,从中国到外国,哲学是他学习的重点,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毛泽东哲学批注集》是他读的哲学书中的一部分,就这样也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哲学的重视了,他始终对哲学有浓厚兴趣。
访问人:毛泽东读马恩列斯的著作的情况怎样?
林克: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如饥似渴的学习马列著作,最早的是《共产党宣言》,由于那时出版条件的限制,在中国翻译出版的不多,但也是找到多少读多少。除《共产党宣言》以外,他读过《反杜林论》、《哥达纲领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两个策略》、《“左派”幼稚病》《帝国主义论》等,还有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斯大林这本书,他单独和我学习过一遍,让我把要点标出来,有什么问题也标出来,他看后又作了很多符号。
访问人:我们见到毛泽东读斯大林这本书有三个版本,都有批注和圈点。
林克: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他还对我谈论过他的看法,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有两点;一是斯大林虽然承认社会主义有矛盾,但比较勉强,不认为有对抗,说社会主义矛盾不会发展到对抗,毛泽东认为不然,在那段话旁边打了几个问号。二是讲到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斯大林不承认生产资料是商品,毛泽东认为,斯大林的这个看法不对,生产资料也应该属于商品范畴,发展商品生产也应包括生产资料。在1958年11月的第一次郑州会议上,毛泽东对商品经济讲了一大段话,阐述了他的观点。
访问人:有人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他没有读过。
林克:是不是读完了我不好说,但他肯定读过《资本论》,现在中南海毛泽东的书房里就存有他读《资本论》留下的手迹,有批注和圈点。毛泽东读书有个特点,他在考虑某个问题时,就找来相关的书读某个章节,比如《列宁全集》他不一定通读过,但其中的重要文章如《帝国主义论》、《国家与革命》、《“左派”幼稚病》等都写有便条,让我找来给他阅读。《哥达纲领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在学英文时就跟我读过,《共产党宣言》不止读一遍。
访问人:对外国的历史著作毛泽东重视吗?
林克:这也是他读外国书的一个方面,不仅重视而且非常熟悉。他在和外宾的谈话中,往往讲出这些国家的某段历史,有些连外宾自己都不熟悉。对一般的历史,如美国史、法国史、英国史,他都能自如地谈论,尤其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哪一年发生的,哪一年出了什么大事,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这给我的印象很深。
访问人:对日本的历史情况如何,是不是也很熟悉?
林克:他对日本相当熟悉,因为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文化上也是相通的。有次他和我说到鉴真6次东渡扶桑,传播佛教。并赞扬鉴真的不屈不挠精神,说他前5次都失败了,最后第6次到了日本,眼睛也瞎了,认为鉴真对传播佛教以及中日文化和技术起了很大作用。最近我去日本,到奈良参观了唐招提寺,里面珍藏着鉴真大师像,见了那里的92岁高龄的森本孝顺长老,和他说起毛泽东上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