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章程”中简称“南大”,引起南京大学的学生们普遍不太满意,“南京大学”表示严重关切。(《金陵晚报》7月4日)
最近校名之争、简称之争再次把教育文化的乱象凸显出来,我们一些学校没有好好在教育内涵上、实力成果上下功夫,而且在名称上变花样、打擦边球,似乎把名字光鲜下就成名校了。这种沽名钓誉、徒有虚名的思维,对教育界只能是一种伤害,也是我们教育的弊端和诟病之一。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过去名不见经传,人们并没有嫌弃这个似乎很土气的名字,如今,它们成了亚洲高考工厂,小山沟里飞出金凤凰,一下名誉全球。虽然有人指责他们的教育太残忍太痛苦了,试想哪有不痛苦不努力就能成功的?大学也是一样,好酒不怕巷子深,一些过去都没有听说的大学,一下子成为全球知名大学,靠的是实力、创新和努力。
国人还有一个不良习惯,总把山寨当成真的。导致上当受骗。有的明知是人家的名称、商标,却偏偏不自信,挂羊头卖狗肉,终究被逮个正着,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典型。有的钻着法律的空子,非要起个已有的同名,还振振有词,你能用我也能用?如此说来,南京难道还要简称“京”字?显然是不合适的,一个是不讲政治,一个是造成社会认知和秩序的混乱。就具体事来说,教育部已经把南大、南开明确赋予了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其他大学理所应当应回避,平时叫叫无妨,但是在章程中这样叫就有点不妥当了,也反映一些大学智慧不够,是不是要把南京大学逼成“京大”?何况,南京这么多大学,那个没有一个南字,难道都可以叫“南大”不成?
大学简称的规范和惟一,也是维护社会良好秩序的需要。少一些张冠李戴、甲名乙地的尴尬,避免带来社会忽悠,造成识别误差。因此,教育部门应当根据地名条例的要求,对学校名称制定出一些细则,不要再无端出现这种损害中国教育形象的校名之争,在改名、变称时要保持慎重态度,多在大学内功上下功夫,少对法制文明无端戗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