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基石,两弹摇篮。
中国两弹城旧址,是当年为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增强军事实力,研制发展高能物理热核武器的地方。 中国两弹城旧址,是曾聚集中国国家科技精英,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倾注心血,举世瞩目的人杰地灵之地。 7月4日下午,我从绵阳东北部的飞龙山抵达四川梓潼县。神秘的中国两弹城旧址,就位于四川盆地向盆周山区过渡的梓潼县城西郊长卿山西麓。
迈进中国两弹城旧址,一幅幅红色宣传标语立即映入眼帘。墙壁上的红色宣传画,也更加引人注目。学习中心(原九院图书馆)墙壁上的宣传画——“中国人民是不好惹的”,“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威力无比的精神原子弹”,马上激起了人们的革命斗志和革命豪情。
穿过大礼堂,不远处就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办公楼。这个U字形的办公楼,楼上正中间上方是一幅更加醒目的标语:“敬爱的毛主席万寿无疆”,左右两侧楼上则分别是两条耳熟能详的标语口号:“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
历程展览馆,是在原来九院印刷厂、模型厅基础上改建而成的专题展览馆,采用声、光、电及四D高科技手段,向人们展示了我国“两弹”研制、发展的艰辛历程。
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早在1958年这方面的工作已在聂荣臻主持下迈开了步伐。1961年中央作出以研制“两弹”(原子弹和导弹)为中心,加速国防科研和工业发展的重大决策。1962年11月,中央成立以周恩来为首,包括聂荣臻、罗瑞卿等在内的十五人专门委员会,负责组织和领导两弹的研制。毛泽东指示“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周恩来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经过广大科技人员、解放军指战员以及有关部门的职工、干部的努力,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这集中地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我国自力更生取得这一辉煌成就,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政府申明: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根据中央这一政策,战略决策和部署,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党中央从备战的角度,在西南、西北地区进行的以形成国家重要的战略后方基地,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的大规模建设。1964年,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主席的建议,正式作出了“三线”建设的决定。
梓潼建县历史悠久,地当金牛蜀道南段和“三百长程十万树”的翠云廊,剑门蜀道,国道108线穿境而过,东北距首都北京2048公里,西南距省会成都200公里,距绵阳市区50公里,西距宝成铁路小溪坝火车站57公里,全县幅员面积1400多平方公里,当时总人口32万多人,梓潼是进行“三线”建设比较理想的地域之一。
1965年5月,中央批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绵阳建设科研基地。经过勘测选点,分布在安县、梓潼、剑阁共有15个项目。研究院院部被定点选在梓潼,下辖安县、剑阁、广元、江油、梓潼等8个科研所。
从1965年下半年开始,国营曙光机械公司(即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的设计院等单位陆续从青海等地迁来梓潼,开始勘测设计,随着曙光公司(当时也称九院)的迁进,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工程部队和内卫警察部队8040、8342、7983、0056等部队,核工业部的二十三、二十四公司等大型建设工程公司也进驻梓潼,修厂房、筑公路、架桥梁,在县境从南到北摆开了“三线”建设的大战场,梓潼人民也热烈地欢迎“三线”建设大军的到来,腾房屋,让土地,种蔬菜,筛沙石,烧砖瓦,打石头,修桥补路,安全保卫,从各方面竭尽全力地支援“三线”建设,梓潼县还建立了“三线”建设的“支重办公室”,专门负责联系协调支援“三线”建设方面的工作,以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线”建设在梓潼的展开,特别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及所属各科研所室在梓潼以如此浩大的规模布点和迅速开建,给梓潼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天赐良机,给梓潼人民带来了福音,县里的道路交通,水源供给,电力照明、城市发展、生活水平等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发展。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布点在梓潼,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常来梓潼,特别是研制“两弹”的元勋邓稼先更长期工作生活在梓潼,负责国防科工委的将军张爱萍也常驻梓潼。梓潼聚集了很多国家研究尖端科技的专家和精英,使这块古老美丽的大地,更增添了现代尖端科技的神奇。
后来,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际间军备竞赛的和缓,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解决条块分割,过于分散,运输战线长等矛盾,以发挥适当集中研究,促进由军品向民品转变。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繁荣等,经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称核九院)院部等基地由梓潼城西长卿山麓白家湾,迁至绵阳市游仙区紧邻涪江之东的周家湾和申家湾,在此建立新的科研基地。由于迁建工程的方案是1983年9月敲定的,所以定工程代号为“839”工程。此后,新的科研基地逐步兴建和完善,旧的基地逐步完成历史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