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红宁万里边关行 在怒江第一湾
练红宁 跟着重庆资深驴友陈霖的车闯过察察线上的雪山
练红宁与陈霖等翻越的5000多米的日秀拉山
车辆小心地通过川藏线上著名的通麦天险 练红宁摄影
车辆在小心地通过川藏线上的通麦天险练红宁摄影
碧蓝的羊卓雍措练红宁摄影
练红宁万里边关行在江孜宗山抗英古堡遗址
练红宁万里边关行 在珠峰大本营临时邮局前
7练红宁万里边关行在珠峰大本营碑前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连日来,看着一张张哭别军旗告别战友告别军营和离开家乡辞别父母亲人的照片,一年一度的老兵退伍、新兵入伍工作开始了。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全村光荣,这是我们农村兵入伍的一个口号,退伍同样光荣,经过军营大熔炉大学校的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回到家乡投身经济建设的大潮,不少退伍兵干出了一番事业,用行动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无愧于军营,无愧于我是一个兵的称号。
今年国庆之际,我闯过茶马古道丙察察,再经川藏318线,上林芝,到拉萨,去亚东、珠峰和樟木,进行万里边关行的西藏东部行。看到了藏族人民的纯朴和大爱,看到在大美西藏的壮丽景色,感受到了驻藏部队官兵克服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高原精神。这里有著名的甘巴拉雷达站,有5373米海拔最高的普玛江塘边防派出所,有西藏自治区第一个女子边防派出所——南伊女子边防派出所,有中尼边境樟木的高原“格桑花”,有布达拉宫模范消防队,还有著名的草原门巴——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
来到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的观峰点,边防武警先是给我们提出不能对他们和驻营点拍照及不能张开标语旗帜等要求,后到帐篷里一一登记身份证。我留意了这里的武警战士,穿着大衣的他们个个都是脸红发紫,我心里知道这才是真正奉献的高原边防军人啊,这是地地道道的高原红!特别是到山丘摄影点那个因风速太大、席地依墙而坐的战士冻成一团,太不容易了!我们看过珠峰之后,尚可以下山进帐篷暖一暖,可是这里是他们的岗位哨位,他们常年累月地守在这里值勤啊!辛苦了,武警边防战士们!据资料得知,2008年11月,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成立下属珠峰派出所,20余名边防官兵,在海拔5200米以上的区域,担负起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北侧的治安防范、边防勤务、打击违法犯罪任务和为游客提供服务等职责。
来到聂拉木的樟木,为这座山坡上的小镇感到兴奋,更为广告牌上格桑花的照片而自豪。聂拉木边检站的“格桑花”女子服务队成立于2010年,12名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她们为口渴的旅客递一杯热腾腾的茶水、为身体不适的旅客送上一粒小小的药丸、为藏族老阿妈提一件沉甸甸的行李……以“国门似铁,宾至如归”的风范赢得了人们的称赞。据有关资料表明,两年来,“格桑花”女子服务队验放旅客100万人次,为旅客解答问题2000余次,为旅客提供特色服务200余次,启动《困难旅客帮扶预案》37次,查获伪假证件216本,查获违禁品1200余份,为300余人讲解出入境法律法规13次,走访弱势群众33户52人,向困难群众和尼泊尔小孩捐资捐物共计一万余元,获得锦旗三面,感谢信10余封。先后有“格桑花”被公安部边防管理局、西藏自治区、西藏边防总队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十佳机关干部”、“优秀女干警”、“提高边检服务水平先进个人”、“执法标兵”、“文明使者”及“开门评警先进个人”,其中还有“格桑花”不止一次荣立的个人三等功。“格桑花”所在的被称为“喜马拉雅第一门”的樟木口岸聂拉木边防检查站,与尼泊尔隔波曲河相望、以友谊桥相连,始建于1959年,“离家千万里,奋斗在深山”,发扬着“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老西藏精神,书写着浓厚的战友情和人民爱,并与“国旗老阿妈”次仁曲珍结下了特珠的感情。
在林芝米林的南伊沟,有一块被雪山和原始森林怀抱的“天边牧场”。今年3月成立的西藏首个女子边防派出所南伊乡女子边防派出所,10多个花样年华的姑娘,是“80后”为主的“娘子军”,他们成为风景中的风景,把当地的美景都比了下去。副所长程晓很自信,南伊地区包含一个国家4A级的旅游景区,女民警性格温柔、工作细腻、更易被人接受的特点可以在调解纠纷、维护景区治安稳定中发挥更大的优势。他们住的地方却是“南伊水电站”的旧址。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为当地雪季,4月至8月为雨季,虽然守着生态旅游区,但派出所位于山间风口,又因高山的阻拦而阴冷潮湿、少见阳光。姑娘们大多数是87、88、89年出生的大学生,学会了除草犁地,种植萝卜和青菜,自给自足,在这里经历人生的蜕变。每天早饭后,她们就要进行军体拳训练,与男同志一样,没有特殊待遇。在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环境下,日照强烈,尤其是紫外线照射强烈。起初“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身上的迷彩服和15斤的防弹背心也为她们赢得了老百姓口中“女特警”的称号。大到居民纠纷,小到牧民的牛羊走失,姑娘们在平日工作中事无巨细。程晓和31岁教导员高雅莉是这个“大家庭”的“爸爸”和“妈妈”,高雅莉和丈夫在藏工作多年,6岁的儿子却一直在内地与外公外婆生活,妈妈变成儿子嘴里买玩具的那个人。
参观布达拉宫时,消防战士几乎与游客贴在一起,保卫着这座神圣宫殿的安全。布达拉宫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宫殿建筑,也是世界十大土木建筑之一,海拔3700多米,东西长360米,南北宽270米,主楼十三层,高近110米,整个建筑群占地10余万平方米,人们在里面行走都感到喘气,他们却要小跑着巡视。布达拉宫消防大队组建于2005年,其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布达拉宫消防班。28年来,大队官兵扎根高原、无私奉献,自觉践行“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消防队伍”指示要求,确保了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的消防安全,累计帮扶和救助群众50余万人次,开展义务劳动3000余次,出色完成各项防火灭火、维稳处突和抢险救援任务。大队先后17次荣获省部级以上表彰,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2007年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荣记集体一等功,被公安部授予“布达拉宫模范消防大队”荣誉称号。去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 “布达拉宫模范消防大队”荣誉称号。
翻越甘巴拉山口看到海拔4442米的湛蓝色的圣湖羊卓雍措(羊湖),不由得让人想起赫赫有名的甘巴拉雷达站并回望着它。甘巴拉的名字,还是从甘巴拉雷达站的报道中知道的。在藏语里,拉,就是山。甘巴拉山,藏语的意思就是“无法超越的山”,海拔5374米,是西藏著名的雪山。由于它的高大、险峻,如屏障一般把西藏分为东西两部分,东称前藏,西唤后藏。是浪卡子县与贡嘎县界山,是通往江孜、亚东的重要山口。国外有人断言,海拔4500米以上属于人类无法定居的“生命禁区”。但就在这处“生命禁区”,却建有一座雷达站。甘巴拉雷达站位于海拔5374米的山顶,是目前世界最高的人控雷达站,常年担负进出藏航班、专包机、航空兵驻训及抢险救灾等飞行的引导警戒任务。阵地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45%,最低气温摄氏零下30度,最大风力11级,没有水源,正常行走相当于内地负重40公斤。甘巴拉雷达站自1965年组建以来,一茬茬官兵用青春、热血和生命,铸造了“甘愿吃苦,无私奉献,恪尽职守,顽强拼搏”的“甘巴拉精神”,践行着“缺氧不缺精神,山高标准更高”的崇高誓言。40多年来,引导了军民航班达48万多架次,优质情报率保持在99%以上,建立了卓绝的功勋。1993年7月被空军党委授予“甘巴拉模范雷达站”荣誉称号,1994年6月被中央军委授予“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荣誉称号,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2次,连续25年被评为“优质雷达情报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