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仍然是毛主席、党中央进驻西柏坡以后最主要、最繁重的任务。
毛主席、党中央在西柏坡的一年里,先后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及其它重要战役。这些战役一环扣一环地、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地向前发展,构成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幅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画卷。
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从东北野战军分路奔袭北宁路开始的。10月9日,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进攻,经过六天激战,全歼守敌十万余人,锦州宣告解放,完全切断了东北境内国民党军与关内的联系。10月17日,经我军大力争取,被长期围困的长春驻军第六十军军长率部起义,新七军官兵纷纷投诚。19日,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率余部放下武器,长春宣告解放。10月21日,经中央军委同意,东北人民解放军改变原拟攻打锦西、葫芦岛的计划,发起了著名的黑山、大虎山阻击战,至28日,全歼廖耀湘兵团五个军共十二个师计十万余人,其中包括号称蒋介石"五大主力"中的新一军主力和新六军全部。随后,沈阳、营口、锦西、葫芦岛相继解放。11月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歼敌精锐部队四十七万二千余人。至此,人民革命军事力量已在数量上占了优势,中国军事形势达到一个新的转折点,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敌占优势我占劣势的基本格局。11月14日,毛泽东发表《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一文,指出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就可以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
战略决战的第二个战役——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开始发动的。早在9月间济南战役临近结束时,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就提出了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毛主席、党中央接受这一建议,于10月11日以中央军委的名义发出《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的指示。11月初,又根据辽沈战役取得胜利的形势和中原战场情况的变化,并采纳了华东和中原野战军指挥员的建议,决定扩大淮海战役的规模和目标。指出:淮海战役为南线空前大战,此战胜利后,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解决。
从11月6日至22日,是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主要攻击目标是驻守新安镇碾庄圩地区的黄百韬兵团。华东野战军从11日起围歼敌军,经过十二天激战,全歼黄百韬兵团。期间,中原野战军也于15日攻克宿县,切断了徐蚌线。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从11月23日至12月15日,是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主要攻击目标是驻守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从河南远道而来的黄维兵团。中原野战军全部和华东野战军一部于11月25日对黄维兵团实施包围,12月6日发起攻击,15日结束战斗,全歼该兵团十万余人。期间,驻守徐州的杜聿明于12月1日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弃城南撤,华东野战军分路追击,12月4日将其合围于永城东北陈官庄地区,并于6日歼灭企图突围的孙元良兵团。
从1948年12月15日至1949年1月10日,是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主要攻击目标是已被围困在陈官庄地区的杜聿明集团。期间,毛主席、党中央为了稳住华北平津地区国民党军队,指示淮海前线我军暂停对杜聿明集团的攻击,同时对敌军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当平津前线业已完成对傅作义部的分割包围后,华东野战军奉命于1949年1月6日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10日结束战斗,全歼邱、李两个兵团,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淮海战役是战略决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一个战役。我军经过六十六天的艰苦战斗,共歼敌五十五万五千余人,其中包括蒋介石的"五大主力"第五军和第十八军。淮海战役后,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南京和上海直接受到严重的威胁,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战略决战的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是1948年11月29日开始发动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国民党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为了组织和发动平津战役,毛主席、党中央早于194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