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红色环球>>正文
天眸:我们为信仰而来——“五一”相遇阳和平(组图)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作者:天眸
浏览次数:
2025-05-06 09:23:58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一张典型的西方面孔,一口流畅地道的普通话,他叫阳和平,过去在图书和视频上了解了他和父母的身世传奇。没想到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与他相遇在北京,并坐下来与他和他的朋友们长谈并共进晚餐。他将《我们为信仰而来》一书赠我,面对面的交流,让我对这个来自美国的洋人红二代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阳和平的父亲阳早出身于美国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曾在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学习,他15岁时便开始关注俄国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产生了好奇;母亲寒春出身于显赫的知识分子家庭,曾是“原子能之父”费米教授的助手,也是“曼哈顿计划”中少数的女科学家之一,与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杨振宁是同班同学。她与阳早恋爱之时,读了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记述中国延安的《红星照耀中国》,对延安的新天地心向往之。寒春的哥哥韩丁访问中国归来,讲了他在中国的见闻,特别是在重庆见到了正在参加国共谈判的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阳早听后非常兴奋,立刻变卖了自己的奶牛、马匹和一些机械,参加联合国救济总署到中国的救济工作,与寒春在华盛顿暂时分开了。

    1946年10月的一天,阳早乘飞机抵达延安。他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来到了红星照耀的地方。

    3月上旬的一天下午,一辆吉普车把阳早接到了中央军委所在地王家坪,在那平房里等候的还有马海德、李敦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特朗。一会儿,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周恩来副主席进来了,热情地同大家握手、问好。毛泽东微笑着问阳早:“你是做什么工作的?”阳早回答说:“我原是纽约州的农民,现在光华农场养奶牛。”这句话引起毛泽东的很大兴趣。他从头到脚仔细打量着阳早,兴奋地说:“农民,好啊,中国是农业大国,欢迎你来帮我们搞农业技术。”

    此时在美国的寒春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时的火光,极大地冲击了这位年轻的核物理学家,她多年来走纯粹科学道路的幻想破灭了。正在这时,她接到阳早的长信。看了信中对延安生活的描写,她便下定决心,于1948年初,远渡太平洋来到中国。1949年4月,这两位来自太平洋彼岸的青年在革命圣地延安结婚了。婚礼是在边区政府礼堂举行的。按照陕北风俗,燃响了鞭炮,乐队吹唢呐敲锣鼓,里面摆满了同志们赠送的礼品、喜幛、对联,不少中国同志还赋诗作画祝贺新禧。最醒目的是陕甘宁边区政府林伯渠主席赠送的“爱情与真理的结合”的喜幛和一副写着“万里良缘,圣地花烛”的喜联。

    婚后的阳早和寒春,吃小米,住窑洞,饲养奶牛,跟着毛主席转战陕北;1949年8月,二人和战友们遵照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的指示,来到定县的城川镇建设三边牧场。两年之后,阳早、寒春被调到西安奶场工作。后来到西安城北20公里渭河之滨的草滩农场,和那里的工人、农民一起度过了10个春秋。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我国当时最先进的奶牛场自动化挤奶管道专用线,为我国奶牛场机械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2年,阳和平出生在北京,正在召开亚太和平会议的宋庆龄,得知寒春肚子里的孩子还没名字,便给孩子取名叫“和平”。阳和平出生40天左右,就被母亲寒春带回了西安。此后,他在西安读书长大,在北京当过工人,“《长征之歌》《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些歌陪着我们长大,这就是我们精神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成长的记忆。”阳和平如是说。

    1966年4月,阳早、寒春被调到北京,阳早进了电影局,寒春在对外文委工作。

    1973年3月8日,阳早、寒春出席了人民大会堂“三八”茶话会,周恩来总理同他们热情握手、亲切交谈,告诉他们:毛主席早就主张世界革命不分种族,中国人和外国人应该一样,主席很关心外国朋友。周恩来还说:“你们、我们都在经受考验,我们一块干革命。”

    1974年,在香港办好了护照的阳和平去了美国。此后的30年间,他在美国当过工人、读了博士、还娶妻生女,但一直在中美之间来回折返。

    后来,阳早、寒春到北京郊区的红星公社牛场工作,先后担任北京市畜牧机械化顾问、农机部顾问、畜禽机械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

    2003年,阳早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5岁。他生前留有遗嘱:死后不举办任何活动,骨灰用最简单的办法处理。200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安部、外交部颁布实施了《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即中国的“绿卡”制度。中国政府将第一张《外国人永久居留证》送到寒春手中,当时她83岁,在中国已经生活了56年。2010年,寒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夫妻部分骨灰撒在了陕北土地上,这里是他们的第二故乡。起初,阳早怀揣着好奇来到中国,没想到,这一看,就是一生。寒春曾经说过:“我来到延安,是一个梦想的破灭和另一个信仰的开始。”(以上是阳和平口述并参考2017年第12期《档案记忆》)

    与父母一生坚定地信仰共产主义相比,阳和平的思想之路走得曲折而艰困。阳和平去了美国,一边做工人,一边念书,花了七年时间才毕业。在美国的几十年,他完全有机会跻身中产阶层,但他不认为那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1987年毕业后,他回到已经改革开放的中国呆了一段时间,觉得还是有很多东西不能解释,于是又回到美国。一边攻读资本主义经济学的博士,一边观察和思考社会的现实。他觉得在美国的二十多年,好比看了一场电影,自己只是观众,却在影片中找到了寻求已久的答案。2007年,他又返回中国。这次,他不打算再走了。在中国,阳和平得以谋生的是一份大学里的教职,虽然也有教授头衔,但是合同工,两年一聘。自嘲自己是四不像:“我,既不是中国人,又不是美国人,又不是知识分子,又不是工人。”几十年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曲折的经历,让他真真切切地体验了毛主席讲的“人必须经过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才能得到真理的”。长期的学习、研究和观察,对毛泽东思想的信仰变得更加明确和坚定了。这些年,他在全国各地义务演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很多具体的事例阐述了毛泽东时代的伟大,证明了毛泽东时代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平等社会。通过互联网的广泛传播,阳和平成为广为人知的当今时代真正的国际主义者。

    在这次聚会上,诙谐幽默的阳和平的信仰之谈,引发大家七嘴八舌不停口,就信仰这个话题各抒己见。各位从不同的角度观点表述,凑出一桌信仰文化的盛宴。

    人是一种有信仰的高级动物,原因在于信仰本质上具有超越现实苦难的力量。信仰能够为个体提供精神支撑、行为准则和存在意义,帮助应对生命中的不确定性与挑战。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对某种思想、宗教或信念的坚定持有和深信不疑。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信仰作为一种深刻影响人类思想、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力量,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各地的人们,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和个人信仰,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宗教信仰体系。在中国,信奉儒家思想已有3000多年历史,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又被称作圣教,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到了现代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把古老的信仰翻篇了,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古今中外文化成果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创立了一种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从宏观到微观包罗万象,所具有的人道而又浪漫的理想主义思维模式和人类生存发展模式,代表着当今世界人类文明境界上所能达到的最高度。我们这一代人,有幸领略和体验了当年那个走上集体化道路、为共同富裕而人人意气风发的毛泽东时代,我们为亲历过这个伟大的时代而自豪!

    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宗教能达到毛泽东思想的高度,因为毛泽东思想是指引人类解放和发展的科学真理。每个读毛主席著作的人,往往会感觉到自己就是世界的主人,自己人生该做的事、该负的责任是如此的多。毛泽东时代亿万人民改天换地、灵魂深处暴发革命的一系列前无古人的创举,极其生动地诠释了人类真善美的至高境界。今天仅从阳和平和他父母《我们为信仰而来》,就能清晰地看到毛泽东思想已经超越了不同国家的意识形态、超越了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差异,凝聚了人类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成为各国人民普遍认同的崇高信仰。

    我们在这个“国际劳动节”共聚一堂,我有幸听了这场“我们为信仰而来”的讨论,如沐春风,醒脑开窍。回来后整理成这篇文章,借用北大教授孔庆东老师的话做结束语——“《红色娘子军》党代表洪常青,在熊熊烈火中英勇就义象征着信仰精神永生,而非物理意义上的死亡。”他动情地说,阳和平今天讲的“我们为信仰而来”语重心长,同志们“要把冷暖时刻记心头”,要学那杨子荣“抗严寒、化冰雪,我胸有朝阳!”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精神的力量
·下一篇:无
·特朗普真正难解或解不开的“结”在哪?——最“富”国和最“穷”国的魔幻(组图
·外媒:一旦中国搬出毛主席,你就知道他们动真格的了——纸老虎在世界范围内成了
·中红网-王春龙:丹中友谊源远流长,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组图)
·中红网-胡山:缅怀苏蒙抗战英烈 国际和平友谊万岁——张北县苏蒙联军烈士陵园纪
·中红网-胡山:历史的天空永远铭记——“在国外履行职责的俄罗斯人纪念日”活动在
·乔冠华故居前谈谈乔冠华(组图)
·毛主席夸她天生丽质,周总理说她无可替代,彭老总叹她人才难得(组图)
·中红网-蔡长运:关于在国际斗争中坚持“哀兵”方略的建议
·华枫艺协在大温哥华地区举办白求恩之歌展播赏析活动(组图)
·美国成立共产党,会场悬挂毛主席像,戳了反毛公知的肺管子!(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天眸:我们为信仰而来——“五一”相遇阳和
抗战烽火中的华侨英魂:追寻旅菲闽籍华侨杨
中红网-郭书文:唐山市四位银发勇士骑游360
罗兴湖:蔡和森、蔡畅后人齐聚武汉(组图)
特稿:蔡和森、蔡畅后人齐聚武汉(组图)
张鸿祥:永不褪色的奖旗——苏区时期叶剑英
特稿:永不褪色的奖旗——苏区时期叶剑英在
赖光耀:赖如昌:热血铸青春的革命传奇(组
特稿:赖如昌:热血铸青春的革命传奇(组图
西岭雪山下的守墓人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