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国庆节。
我回到家乡建湖,有两个目的,一是看望年迈的父母,尽尽孝心;二是参加建湖县建阳中学1988届高三年级同学聚会。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高中毕业已经20年了。同学们要求大家一起聚聚,于是,我也就很高兴地从西安回到了家乡。
回到家乡,感慨很多,特别是看到农村没落,让我都另眼相看家乡,再看看县城的表面繁荣和虚假经济,我一直就想对家乡的经济作个必要的分析和判断。当然了,要是在几年前,我还在部队的时候,如果仅从原有的新闻角度来分析,可能是力度不够,分析得也都不是完善尽美。但是现在,我转业在西安地税上了四年班后,我的分析就含有了客观成份,且应该是比较全面的和真实的。
可是,有意思的是,在我看到乔冠华故居后,我居然完全改变了写作方向。便有了《乔冠华故居前谈谈乔冠华》的文章。
我专门打的,来到乔冠华同志的故居参观。毕竟,乔冠华同志是我们江苏建湖人的骄傲。我们江苏建湖还出了位伟大人物陆秀夫,他们都一样光荣与伟大。我想说的是,建湖的旅游到底如何了?是不是没有给乔冠华故居保护经费和办公经费?还是当时的管理部门和人员不尽职尽力。大白天的居然关门呢。
我平时读乔冠华的历史资料书多了,还读乔冠华两位妻子的历史资料书多了。所以,早就想参观一下乔冠华同志的故居,想再看看另外我还没看见过的历史资料。可惜,今天我没实现这个愿望,仅仅因为村里人将乔的故居锁住了,铁将军把门,让我十分失望。
乔冠华故居位于我们家乡建湖县庆丰镇东乔村。1984年,庆丰镇政府对其进行修缮,并由当时盐城市市委书记曹兴福同志为故居题字。1997年,庆丰镇政府派专人赴京运回乔冠华同志生前用过的办公桌、衣橱、沙发等用物及文稿,布置陈列于室内,供人参观。乔冠华故居主屋坐北朝南,明三(间)暗四(间),东厨西厢,为清代所建。乔冠华就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
乔冠华在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加板门店朝鲜停战谈判、出席日内瓦会议、草拟中美联合公报,特别在1971年11月,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出现在联合国会议大厅,正式参加第26届联大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表讲话,标识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乔冠华也有被隔离审查的阅历,那是一段特殊时期。这也是乔冠华留有遗言“死后安葬回家乡江苏建湖”却没有实现的根本原因。后重新工作,担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1983年9月22日上午10时40分病逝,享年70岁。主要著作有:《国际述评集》、《从慕尼黑到敦刻尔克》等。
第26届联大会议上,乔冠华的那一脸笑容,给世界给中国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史料记载,乔冠华去世后,章含之带着请求回到家乡,请示安葬乔冠华事宜。盐城方请示江苏省,省上没有态度,让盐城自己决定。盐城地委那时的领导考虑太多,居然没有同意乔冠华安葬回家乡的请求。致使,现在家乡建湖县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失去了道德支撑和信仰支撑。好在,家乡人民没有忘记乔冠华。乔冠华故居全方位的工作都做得很好。
乔冠华很伟大,但他的两任妻子都有前夫。我说说他第一任妻子的前夫。
第一任妻子龚澎的前夫,名叫刘文华,1938年赴八路军总部任朱德总司令秘书。1941年奉命到晋中工作,因任务艰巨,积劳成疾诊治无效,不幸于1942年6月30日返回总部途中病逝,时年30岁。
龚澎,1914年出生在日本横滨,原名龚维航,因敬仰革命先烈彭湃而更名为“龚澎”。她的父亲龚镇洲,是辛亥革命时安徽著名的革命党人,在保定陆军速成堂(后为“保定军官学校”)一期时,与蒋介石同期同班;辛亥革命后,龚镇洲担任过孙中山领导下的粤军支队司令、虎门要塞总指挥,被周恩来尊为“有德有年,功在民国”。龚澎的母亲,则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革命党人黄兴夫人的堂妹。
龚澎于上世纪40年代初从八路军总部调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乔冠华到重庆后也在八路军办事处,双方经冯亦代介绍,于1943年结为伉俪,两人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从事外交工作长达30年之久。新中国成立后,龚澎在外交部新闻司任职14年,是中国国外交界最杰出的女性之一。不幸于1970年9月因脑溢血逝世,时年56岁。
1983年9月22日上午10时40分,乔冠华带着晚年的几个遗憾去世。回忆录未得写成、《乔冠华国际述评集》未看到出版,故乡未得重返。
乔冠华续弦夫人章含之,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章士钊的螟蛉女,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原任外交部美洲司司长。她与乔冠华患难与共,相濡以沫,鹣鲽情深。在乔冠华去世后,两次来建湖,了却了乔冠华离家50年的回乡梦,运回了乔冠华的部分遗物,如主屋里的衣橱、书柜和沙发以及他的生活照、工作照都是。她送来的虽是几件旧物,却寄托了乔冠华对故乡人民无限眷念的赤子深情。
乔冠华墓,位于苏州东山藤湾湖村东侧山坡,依山势筑有5米见方的墓基,用平常的紫砂石砌成,基座用色彩丰满的太湖卵石铺就,两侧依次栽桂花、扁柏、瓜子黄杨,两两相对,后面是一排塔松,塔松前有丈许雪松二株。中央立有深色大理石卧碑,上刻黄苗子隶书“乔冠华同志之墓(1913一1983)”,碑的下部,还刻有乔冠华最喜爱的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为何乔冠华没有能够葬在家乡建湖呢?这里面有一段很复杂的历史背景。
1983年9月22日10时03分,乔冠华在北京医院溘然长逝,其骨灰盒仅在八宝山公墓里存放了三天,便由其夫人章含之取回,安放在她的卧室里一年多。1984年12月7日,章含之怀着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来到乔冠华的故乡江苏盐城市建湖县,找到有关部门,希望协助解决乔冠华的最后归宿问题。
当时,章含之来到盐城市政府后,乔冠华的侄儿乔宗连在宴请章含之的同时,也邀请了盐城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可是他们一个人也没有出席,只是让已退居二线的老领导到场尽了一下地主之谊。章含之觉察到了盐城市委市政府的态度后,连乔冠华安葬故乡的事情都没敢提,只在盐阜宾馆住了三四天后,就于12月10日和乔宗连一起含泪回了上海。
但是,乔冠华终究要有个归宿的,他的魂魄究竟该安息在哪里呢?一番思考后,章含之想到了苏州,想到了远在那里的丈夫早年的生死至交李颢医生。苏州的吴县东山镇是个濒临太湖的半岛,那里山明水秀,当是乔冠华理想的归宿。
于是,1985年新春一过,章含之便来到苏州,找到时任苏州市医学院教授的李颢,把她的想法告诉了他,请他先去吴县县委投石问路。没几天,李颢夫妇即根据章含之的要求,来到吴县县委,找到了时任吴县县委书记的管正,转达了章含之的想法。
管正完全理解章含之心中的想法,他二话没说,一口答应了章含之的要求。
当年清明节前,章含之就满怀感激之情地与李颢夫妇一起前往苏州吴县东山,并在当地政府领导的陪同下,选中东山镇槎湾村面临太湖的一个美丽的山坡。
乔冠华的墓地背靠大山,面临太湖,有山有水又清静,完全符合章含之的愿望,也体现了乔冠华艰苦朴素的人生宗旨。
就这样,乔冠华的人生最后归宿落实在了东山槎湾的华侨公墓。
岁月磨洗,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开放,乔冠华故乡人民对乔冠华的怀念之情被重新唤醒,希望乔冠华魂归故里的要求也越发强烈了。为适应不断增长的旅游需要,使乔冠华的故居与墓地融为一体不致缺憾,所以,当地政府向上级部门提出了把乔冠华之墓迁回故里的要求。
但是,乔冠华的墓地当时是在一种特殊的背景下,在苏州吴县领导的勇敢支持下选定的,现在要把它迁回故里,虽然并无不妥,但有违人情。为此,征得章含之同意,报请江苏省政协协调,大家一致达成了在把乔冠华之墓迁移其故里的同时,保留东山镇华侨公墓中的乔冠华墓的共识。
2004年清明节前夕,位于江苏盐城市建湖县庆丰镇东乔村的乔冠华之墓落成。
那乔冠华的墓地又何以在2008年的清明后,再次出现在苏州太湖东山镇杨湾村的华侨公墓二区了呢?
这是一个新墓。与过去不同的是,1983年章含之为夫君建立在槎湾村的那个墓地是乔冠华的单穴墓,而现在,这个建立在离槎湾村不远的杨湾村的新墓,则是乔冠华与发妻龚澎的合葬墓。
这个迟来的合葬墓,是乔冠华与龚澎的女儿乔松郁2008年清明节建立的。2007年,学医的乔松郁拿起文学创作的笔,撰写了一部《我的父亲母亲:乔冠华与龚澎》的长篇回忆录。在撰写此书的同时,乔松郁萌发了把亲生父母安葬在一起的想法。
其实,早在2003年,当乔冠华的家乡建湖县的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提出要把乔冠华的墓地迁往建湖县,安葬在乔冠华的故居旁时,乔松郁、乔宗淮与章含之都不约而同地表示了不同意。他们一致认为乔冠华的英灵既然已经得到安息,就得按我国约定俗成的传统风俗与习惯,轻易不得搬动。建湖县的领导尊重他们的意见,所以只在建湖县乔冠华故居旁的乔冠华墓中,安放了一些乔冠华生前所用过的衣帽与文具等物,是为衣冠冢。
但是,乔冠华与龚澎毕竟是乔松郁、乔宗淮的生身父母,他们的心中始终萦绕着让父母魂归一处的夙愿,实现他们当年立下的“生不同衾,死同穴”的誓言。章含之对此深表理解,完全赞同他们的想法。同时,章含之与乔松郁、乔宗淮又采纳东山华侨公墓管理处领导的意见,一致决定继续保留下最早建立在槎湾村华侨公墓一区的乔冠华单穴墓,作为大家永久的纪念。就这样,2008年的清明节,又一座崭新的乔冠华与龚澎的合葬墓,在距槎湾村华侨公墓一区不远处杨湾村新辟的华侨公墓二区落成。
就这样,在大江南北,出现了三处乔冠华之墓。
然而,有熟知上海市福寿园情况的人们却疑惑了,因为在那里也有着一座乔冠华的墓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上海福寿园浓缩了上海地区近百年的历史,是一个人文纪念公园。这里安息着已过世的潘汉年、曹荻秋、汪道涵等上海市领导,还有蔡元培、章士钊、阮玲玉、陈洁如等历史名人。2002年春天,福寿园向章含之提出了在该园建立一座乔冠华陵墓的建议。这时,章含之已年逾七旬,囿于年龄与身体等条件,她对每年清明节前往远在太湖之滨的东山祭扫乔冠华之墓已感到力不从心,同时,她也有在百年之后与乔冠华一起相聚在她的出生地上海的愿望。所以经反复考虑,她采纳了福寿园多次向她提出的建议。
2003年3月31日的上午,我国著名的外交家乔冠华的铜像与墓碑在这里落成。
至此,共和国前外交部长、著名外交家乔冠华何以墓葬四处的谜底,总算都已解开了。这位生前为共和国的外交事业创下众多传奇故事的著名人物,身后又因他墓葬四处的故事而再次留下了新的传奇。
今天,2019年8月15日,我再次编辑这篇文章时,实际上,在这十一年期间,曾经多次去过乔冠华故居,那儿现在越修越大了,有了广场,也有了乔冠华雕塑像。家乡已经明白了乔冠华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自然在新一轮旅游开发建设中,正在加紧开发与乔冠华有关联的旅游项目。
但有关乔冠华没有安葬回家乡的故事却永远不会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