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地到了黄昏。杨炬站起身说:“贺老总,徐老总,时候不早了,我该回去了!”说完,她看了看王树声。
贺龙瞄瞄徐向前,笑呵呵地拦住杨炬:“小杨,中秋赏月,就在我们这儿过节嘛!”徐向前心领神会,朝贺龙点点头说:“对哟!对哟!我看呀,今天我们干脆就在这里把他们的喜事给办喽。亲家,你说呢?”
由于预先没有一点心里准备、也未被透露一丝风声,杨炬惊讶得目瞪口呆:“这……这怎么行呢?”她低头看着自己上身已洗得褪了色的旧列宁装,灰不溜秋、皱不拉叽的,还掉了两粒扣子,是用别针连在一起的。脚上穿着一双旧毛边布鞋,连袜子都没有。虽说在延安结婚讲不了什么排场,但自己的终生大事,多少得有个准备呀。这太突然了!
贺龙看出了杨炬的心思,捋着胡子,微笑着说:“革命夫妻嘛,没那么多穷讲究。”
“不!不!”杨炬连连摇头。忽然,她急中生智:“我还没向组织上打报告呢!”
徐向前拍了拍胸脯,口气坚定中不乏几分风趣地说:“还报告什么!我是树声的老上级,现在就批准了!”
贺龙在一旁也帮腔:“对!我这个联防军司令员也赞成。这还不行吗?我是你的娘家人,总可以当一半的家吧?”
徐向前又接过话茬说:“我是婆家人,那一半的家我当了!”
贺龙把手一挥:“就这么定了!”
贺老总和徐老总一唱一和,弄得杨炬无可奈何。她红着脸,望着王树声。看来大势所趋,无法逆转,不答应是不行了。
站在一旁的王树声只是咧着嘴憨厚地笑着。
与王树声同在中央党校军事队学习的陈赓,见此情景,一蹦三跳地跑到室外高处,双手卷成喇叭筒,大声地嚷着:“陈氏广播电台,现在播送晚间新闻!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王树声和杨炬今晚要结婚啰!大家快来贺喜呀!”
王树声见状,撵上前去擂了陈赓一拳头。杨炬面对这先斩后奏、群起而攻之的热闹“逼”婚,更是哭笑不得。
婚礼就在西北联防军司令部里举行。徐向前把自己的卧室让出来,作为这对新人的“洞房”。两位老总亲自“指挥”身边的工作人员,办酒菜、布新房。王树声的许多老战友纷纷前来向他们表示祝贺。写对联的任务就交给了与王树声一块从鄂豫皖打出来的“土秀才”徐深吉。只见徐深吉一阵抠头抓腮, 苦思冥想。
大伙围着王树声、杨炬,要他俩“坦白”恋爱经过。杨炬被逼无奈,羞答答地瞥了一眼王树声,轻声地说道:“他呀,真厉害!”王树声立即回敬了一句:“她呀,真调皮!”
听了这对答,在一旁正思索着对联的徐深吉,立即来了灵感。他把自己的脑门一拍,对邵式平说:“伙计,有了!快,我来念,你来写。上联是:调皮遇厉害;这下联嘛,花好逢月圆。怎么样?”
“好!”大伙儿劈哩叭啦地鼓着掌,一致通过。
“横联呢?”邵式平挥毫泼墨,写完对联后问道。
“那还不简单?”陈赓插了一句,“革命伴侣!”
众人又是一阵叫好!
中秋佳节,花好月圆。在延安的这所窑洞里,贺龙和徐向前就这样为王树声和杨炬举行了一场既简朴又庄重的婚礼。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王树声和杨炬几次相聚又几次离别。
就在王树声和杨炬新婚燕尔之际,毛泽东亲自点将王树声,要他率领一支部队南下中原,会合先期在那活动的皮定钧、徐子荣部,组建河南军区,创建豫西抗日革命根据地。于是,王树声告别新婚不久的妻子杨炬,跨上战马,直奔中原。南下大别山的前夕,王树声中秋佳节赋诗赠送杨炬,以此表达他对自己爱妻的一片挚爱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