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宝庆(今邵阳) 人,中国民主革命家、军事家。
蔡锷在短暂的34年人生中,做出了有两件名垂青史的大事:一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二是领导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其遗著被编为《蔡松坡集》。
蔡锷17岁考入长沙时务学堂,"每月月考,皆居前列,英气勃勃,同学皆敬慕之",受到梁启超的赏识。戊戌政变后,蔡锷进入上海南洋公学,1899年应梁启超之召, 在唐才常资助下赴日本留学。
1900年,蔡锷随唐才常回国, 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 锷",立志"流血救民",复去东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05年正月,他应湖南巡抚端方之邀,任教练处帮办,兼武备、兵目两学堂教官,后赴广西教练新军五年。
蔡锷的才能在云南得到极大地发挥。1911年,他被云南总督李经羲聘请,任新军协统,并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袁世凯为了笼络与监视他,1913年调其至北京任全国经界局督办。1915年11月, 蔡锷设法秘密潜回昆明,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黎元洪继任为民国大总统后,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但此时患喉癌的蔡锷病情恶化,赴日本治疗,于1916年11月8日病逝于福冈,年仅35岁。
1917年4月12日,北洋政府在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 成为民国历史上的首例。"合大群,立大功,成大业,救大危, 释大难""揭大义,号召天下,挺然其独立也"——在长沙时务学堂就读时,蔡锷就立下这样的救国、救民主张,岳麓山白鹤泉边成为他最佳的魂归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