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计归队。”90高龄的老红军、原昆明军区政委谢振华说,“严守纪律是红军战胜敌人的精神武器。”
伍修权在《生死攸关的历史转折》中写道:四渡赤水战役扭转了红军自长征以来一直被动挨打的局面,“写下了长征史上光彩神奇的篇章”。
红色丰碑励后人
“中央红军长征368天,在贵州127天,在仁怀就有68天。”仁怀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再海一路介绍着,把我们带到茅台镇,红军三渡赤水的渡口。昔日只有几间木构酒作坊的茅台镇,如今已有3万人口、上百家酒厂。隔着赤水河,茅台酒厂对面的山头上,红色花岗岩砌面的“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巍然屹立。塔身由4根立柱并合而成,高25000毫米,象征着四渡赤水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关系。
一棵几乎遮盖了1/3河面的大榕树下,就是当年的元厚渡口。红军抢渡,在这里留下不少传为美谈的故事。2002年才故世的聂永珍,当年还是个15岁的童养媳。她在草丛中发现了一名红军伤员,就和父亲一起把他藏在一座炭窑里,整整养护了两个月。战士伤好后,她炒了10斤黄豆,让战士带上追赶队伍。
古色古香的土城镇“长征街”,两旁的木板房门墙上,大多钉着“红军驻地遗址”牌子。街上有100多棵古黄桷树,华盖蔽日,给古镇平添一份宁静之美。老百姓说,黄桷树的生命力异常顽强,有一点水、甚至在有一点水汽的石缝,它都能长成大树,这秉性真像红军!
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在二郎滩、太平渡等当年红军主要渡河处,参观一座座形制各异的纪念碑,还巧遇好几支“重走长征路”的队伍。赤水市委宣传部干部冯华勇说,今年他们接待的团队就有20多批,有数百名学生组成的“青春红军队”,也有大学教师组成的“薪火长征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