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5日至8日,我们沿着赤水河依次探访了土城、二郎滩、茅台、太平渡等渡口,这里正是70年前中央红军辗转四渡赤水、演绎军事传奇的重要所在。如今,这些渡口的外在面貌在逐渐改变中,但蕴涵其中的那股坚韧、顽强和乐观却依然没有改变。
历史镜头一:1935年1月29日拂晓,中央红军主力分三路从土城南北等地西渡赤水河,虽然夜凉却坚持露宿在老百姓屋檐下,当地老百姓卸下自家的门板、竹梯,帮助红军搭起一渡赤水的浮桥。
现实视角:土城镇长征街,当年红军露宿和行走过的地方。如今这里已是一派商品经济的繁荣景象。问起渡口,街上卖儿童服装的女店主说,现在路啊桥的都四通八达了,过河不成问题,所以土城渡口早就不用了。听说记者来自温州,女店主高兴地表示,她开店不久,卖的很多衣服就是产自温州的,听说温州人特别会做生意。
历史镜头二:1935年2月18日、21日,中央红军分别由太平渡、二郎滩东渡赤水河,用老百姓偷偷藏起来的几艘小木船和门板等物,横跨过一年中水流最为湍急的赤水河,此即二渡。
现实视角:站在贵州这边望去,那曾在背水一战中被战士鲜血染红的滩头依旧在,但昔日的渡口却难见踪影,二郎滩大桥飞跨两岸、沟通黔川。贵州习水县旅游局副局长贺焱说,便利的交通还为当地发展红色旅游创造机遇,据其介绍,围绕长征与赤水河、丹霞地貌与赤水河等,该县正在做大旅游文章以促进山区致富。
历史镜头三:1935年3月16日,中央红军为寻求新战机,在茅台及其附近西渡赤水河,这就是红军对赤水的第三渡。在毛泽东及干部团渡河的茅台中渡,船工赖元兴不仅为红军找来了渡船,还把毛泽东等十余人送上了渡船。
现实视角:红军战斗部队三渡赤水的茅台小渡,河埠头还在,渡船已经没了。河边一住户的男主人邬先生告诉我们,上世纪90年代初茅台大桥投入使用后,小渡也完成了历史使命。
历史镜头四:1935年3月21日晚至22日,中央红军分别经二郎滩、太平渡等秘密东渡赤水河,并在太平渡所在的四川古蔺县留下了红军为百姓送药,百姓护理红军伤员等动人故事。赤水四渡后,中央红军巧妙地跳出了敌军的合围圈。
现实视角:太平镇,渡口还有渡船,边上售票处的告示牌上写着,从上午到傍晚,渡船只有三班。“不大有人坐咧,走公路多方便。”为我们带路的摩的师傅说。“当地人很怀念红军和长征的,你看街上的对联、横幅就知道了。”摩的师傅告诉我们。
走过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各渡口,我们感慨历史、感动于渡口人们与红军之间的故事的同时,也被这里的变化和不变所感动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