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八九点钟开始过雪山,叶剑英拉着拐棍,与警卫员互相勉励,艰难地向前行进。雪山上的气候,变化莫测,上午是鹅毛大雪,狂风卷起无数雪柱;下午又阳光灿烂,一片白雪皑皑的银装世界,耀眼欲眩。他们穿着单薄的军装,浑身打着哆嗦,牙齿打着寒战,一步一停,一步一喘。后来,他回忆这段艰苦的历程时说:“我在上山时,口里含着生姜片。路很难走,暴风夹着雪沙,打到人的脸上、手上,象刀割似的。有的同志用手捂着脸,冒着暴风雪,走路踉踉跄跄,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在雪窝里或雪崖下,永远也爬不起来。”当时的情景确是如此。当他走到山顶,看到三个同志僵直地围坐在一起,象在那里烤火可是走近一看,他们已经牺牲了。
从达维镇开始,吃粮就非常困难了,到卓克基,部队全党野菜充饥,一个多月吃不到盐和油,有的部队连野菜也吃不上,只好吃菜根。为了搞到粮食,叶剑英率三军团教导营与藏民联系买粮。但沿途藏民受国民党的欺骗宣传,都躲起来,实行坚壁清野,不肯把粮食卖给红军。叶剑英对部队说,我们要贯彻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搞不到粮,宁肯饿着肚子。一些藏胞受反动宣传,拿起长矛大刀,保卫自己的生命财产,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他们打我们,我们就向后退,通过通司和他们谈判。他不仅这样教盲部队,而且订出了具体的政策规定和有效措施。由于他带头执行党的少数民族政策,使许多藏民很受感动,积极动员躲上山的群众陆续回家,纷纷把余粮卖给部队,有的甚至乐于为红军带路。
通过少数民族地区时,参谋孔石泉的脚被土枪打伤了,走路十分困难。叶剑英看到后,让警卫员把自己的驮骡牵去。孔石泉很感激,至今还常说,如果没有那匹牲口,我是很难从少数民族地区走出来的。对电台、通信人员叶剑英更是关心倍至。他经常叮嘱大家:分配东西不要忘了电台的同志,电台人少,他们工作很辛苦,是无名英雄,要适当的照顾:叶剑英关心同志,平易近人的作风,使每个认识他的人,都有深刻的印象。
我愿当开路先锋
一九三五年六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四川懋功地区,与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红军总兵力达十万人。这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时全国的政治形势是日寇向华北步步进逼,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全国人民坚决要求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抗日民主运动出现新的高涨局面。
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党中央提出的战略方针是,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以促进全国抗日形势的发展。当时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依仗人多枪多,向党闹独立。他过高地估计敌人的力量,认为革命处在总退却阶段,提出向川康发展的意见。为了解决这个重大分歧,六月下旬党中央在两河口召开会议,否定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通过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明确规定:“在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我们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张国焘勉强同意多数同志的意见,但又借口中央执行了错误的政治路线,要求改组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妄图篡夺领导权。党中央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
会后,张国焘造谣生事,蒙蔽事实真相,肆意歪曲中央的路线,破坏中央的威信,挑拨一、四方面军的关系,并进行频繁的篡权活动。他指使他所控制的川康省委致电党中央,建议加强总司令部,增设军委常委,并提出了具体的名单。他还授意他的支持者向中央建议,要求任命张国焘为“军委主席”,并给予“独断决行”的大权。张国焘借口统一指挥问题没有解决,阻挠四方面军北上。中央为了团结四方面军北上抗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并做了许多说服工作,张国焘才勉强同意四方面军向松潘西部的毛儿盖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