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是身体健康的前提,身体就象一台精密的机器,要合理使用,及时修理,方能用得持久。我们应该从陈云同志简朴的生活中学到点什么。
5、兴趣广泛,善于休息
陈云同志在工作之余,或者同疾病斗争之时,能够静下心来得到休息,就是得益于听评弹。评弹是流行于江南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陈云同志从少年时代起就喜欢听评弹,先是跟他舅舅在当地镇上的茶馆里听书,后来听上瘾了,有时大人不去就自己去,靠在墙边站着听。他风趣地说,这叫听“壁书”。后来由于从事革命活动,听评弹就中断了。
1959年,他患心脏病休养期间,开始重新听评弹。在这之后的30多年中,他听的评弹书目之多,在全国恐怕是独一无二的,评弹界尊称他为“老听客”。陈云同志还广泛接触过各种流派的评弹艺人,同他们一道研究发展评弹艺术的问题。他鼓励评弹界要“出人、出书、走正路”。
陈云还多才多艺,除了评弹之外,他还会吹箫、吹笛,也会拉二胡,在繁忙工作之余以此自娱。据身边的工作人员讲,晚年的陈云用牛皮纸包书、用绳子捆扎仍很利索,连年轻人都赶不上他。他的毛笔字很好,也得益于年轻时当店员的经历,因为往外寄书,包要包得结实,地址也要用毛笔写得端端正正。
陈云同志很注意休息,每到外地,从来不准当地领导干部到机场迎接或者送别。拿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做到“不接不送”。“不请不到”是陈云同志会客的一条规定,即使春节老朋友来拜年也不例外。他说,电话拜年最好,既省时又省力。如果都来登门拜年,大家都受不了。这样,减少了不必要的送往迎来等繁文缛节以及交际应酬,使自己能够集中更多的精力去考虑国家大事,同时也为自己争取了宝贵的休息时间。
6、家有贤妻,悉心照料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位贤慧的女人。陈云同志能够以多病之躯寿至90岁,并能卓有成效地管理国家大事,这与其夫人于若木女士的悉心照料密不可分。于若木女士是中国著名的营养专家,曾担任中国营养学会会长。她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的书香门第家庭,父辈是教授、学者,于若木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兄长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开始接受革命思想。1935年,年仅16岁的于若木就在北京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第二年她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这革命的大熔炉里,于若木先后在陕北公学、中共中央党校、延安马列主义学院学习深造。
于若木女士来到陈云同志身边工作之后,开始为陈云的起居饮食操劳。为了陈云的健康,她首先要求陈云戒烟,陈云也深知吸烟对健康的危害,1952年,他戒掉了在革命战争年代抽香烟的习惯,而且说戒就戒,一点也不含糊。
于若木作为营养专家,对食疗很有研究,我国是"食疗古国",又是"食疗大国",中国食疗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早在西周就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记载,并把食医列为四医之首,唐代孙思邈主张有病"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神农本草》所载365种药中,一半以上既是药物,又是食物;《本草纲目》中收载的食疗药物达数百种,仅药粥一项有62方;古人云:"三分治病,七分调养",调养就是食疗,"医膳同源,药食两用","医疗不如食补",是祖国医学的光辉成就,食疗是中国的国宝,而于若木女士把这些理论结合陈云同志的身体情况,摸索出行之有效的食疗方法,并获得很大的成功。
陈云同志身体不好,但他给人的感觉总是身材适中,步履轻盈,目光有神,气定神闲,即使是七、八十岁高龄依然还思维敏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