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时,仍按原先安排,公布了1959年钢铁粮棉4大生产指标。到1959年春,经济状况表明,产钢2000万吨或1800万吨的指标无法完成,如勉强干下去会使国民经济受到很大损失,给全党工作带来被动。这位领导同志想起了陈云在武昌提的建议,感到内疚,报告了中央。毛泽东同志后来谈到这件事时,赞扬陈云同志说,“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甚至一个人手里。”
1978年末,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有关对彭德怀和陶铸等人的平反、康生的罪恶等问题还是大家都不敢触及的禁区。陈云却在会上率先提出这些问题,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陈云同志不看重个人名利,因而可以一身轻松地兢兢业业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由于一事当前,不会受到名利的过多困挠,因而也就能作风果敢,善出奇谋,专治经济顽疾,促进国家发展。同时这种淡泊名利的心态对他个人的健康也很有裨益。
4、生活简朴,注意睡眠
陈云和其他中国革命领袖一样,他们的饮食习惯与他们的凌云壮志之间有着一种朴素而深刻的关系,那就是,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人吃好饭”,而自己,则吃得简单。陈云在这方面就可谓是一个有鲜明特点的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经济比较困难时,陈云的一日三餐的伙食标准是:早饭稀饭,面包、牛奶、奶油、果酱、咸菜;午饭一个蔬菜、一个荤菜、二两米饭;晚饭为一个豆制品(即豆腐、豆腐干等)和一个蔬菜、一两半米饭。 陈云同志始终严于律己。有一年,11月10日左右,北京的气温骤降。周恩来去陈云那里,发现陈云正拥着棉被坐着办公,仍抵御不住寒气。周总理看着于心不忍,马上表示特许这里提前几天烧暖气。陈云却坚持道:11月15日供暖的时间是我定的,我不能破这个例。
到八、九十年代了,国家的经济开始好起来了,陈云的伙食有所改善,但依然很简单,他一日三餐是:早饭豆浆、面包、果酱和稀饭;午饭,一荤一素;晚饭,一个炒素,炒素主要就是烧豆腐,主食则为大米饭。陈云吃饭总是细嚼慢咽,不急不忙,他对主食是“讲究”的,因为是上海青浦人,他只爱吃大米饭,为了定量准确,每次做饭都要称重,中饭100克、晚饭75克大米。每餐的米饭都吃完,一粒米也不剩。他每餐配有水果,经常是香蕉。他的这些食谱,是常年不变的,即使逢年过节和过生日也不改变。他从来不请人吃饭,也从来不接受别人的宴请,总是自己吃自己的饭。他吃饭,不慌不忙,不与人谈话,细嚼慢咽。
陈云饮食简朴,荤素兼顾,以素为主,除了他一向的节约朴素作风外,还有一层意思是他比较注意饮食结构平衡的内容,从不大吃大喝,更不用说暴饮暴食了,在中共领导人中,他是少数几位90多岁高寿去世的健康老人。而他在青壮年时期出生入死,身患多种疾病,晚年时期得过癌症,如果没有均衡的健康的饮食调理,他能高寿是不可想象的。
陈云的生活哲学是“睡眠第一,吃饭第二”。他非常重视要有一个高质量的、充足的睡眠,这是长期战争中形成的生活方式。他说,“在长征途中,在遇到后有追兵,前有敌人堵截时,往往需要急行军,必须绕道走很多路,才能躲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因此,吃不饱肚子是常有的事,但当部队找到了宿营地后,许多人的第一件事不是吃饭,而是设法找地方睡觉。因为,只有恢复体力,才有胃口吃饭,即使吃不上饭,也会有体力走路。”但事实上,他睡眠并不充足,建国初,他每天工作都在18个小时左右,陈云当时对苏联朋友说:“身体还可以,就是睡觉太少,一天4小时都保证不了。”
淡泊可以养生,宁静能够致远。良好的生活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