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几个方面综合起来,体现了周恩来倡导和培育的红岩精神的主要内容。这种革命精神不是靠闭门修养就能形成的,而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指导下,经历了时代风暴的考验和血与火的战斗洗礼,在千锤百炼铸中就的。它是无产阶级的优秀品质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完美结合。红岩精神同历史上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以及同样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延安精神一起,都是革命先辈们在斗争实践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
红岩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它具有无产阶级的先进性,能为在黑暗中苦斗的人民指明航向。抗战时期,一位经常同周恩来交往的著名的民族工商业家说过这样的话:周恩来“给阴霾如盖的重庆带来一线生机。我有幸同他几次恳谈,听他对国内外形势的透辟分析,不觉耳目一新。在周恩来和其他共产党人的影响下,我逐步从‘实业救国’的幻想中解脱出来,投身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的洪流中”23。这个例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当时许多同周恩来和其他共产党人接触过的民主人士都有类似的经历。
红岩精神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而具有深广的社会基础。这就使得许多民族文化素养很高的社会上层人士,对周恩来等共产党人有一种亲近感,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的言行也很容易引起社会共鸣,且对在华的国际人士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事隔半个世纪之后,一些人还在回忆录中说:周恩来“那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风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4。“他的诚恳待人的作风是我们要以之为范,师式永久的”25。最为民主人士叹服的是周恩来那种“既给人以教益,却从不自居人师,思想极为锐敏,但毫不锋芒毕露”,从不对党外朋友指手画脚,说“你应该干什么”的优良作风26。一位曾有中国猪鬃大王之称的著名民族工商业者,在同周恩来交往后,竟然改变了自己后半生的人生道路,由一位地地道道的百万富翁转变成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国家干部,他回忆自己这个巨大变化时写道:我从一个垄断企业的资本家,逐步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新中国服务,其根本原因就是“周总理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27。
总起来说,红岩精神是成熟阶段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在人民心目中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这是因为红岩精神凝结了党的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和血的教训,既摒弃了畏缩退却的右倾错误,又摒弃了盲动冒险的“左”倾错误,不仅鼓舞人民顽强战斗,而且引导人民战之能胜。因而国统区的广大人民都把中国共产党视为将革命引向胜利的一面旗帜,是引导人民走向光明之途的唯一希望,特别是把周恩来当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化身。这就最大限度地赢得了人心。一些曾在国统区同共产党人并肩战斗的民主人士回忆说:“很久以来,我一想到中国共产党,脑子里就出现周恩来的形象”28。“我看到周恩来先生,从他身上产生出一种最大的感觉: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就有了希望”29。一位青年时代当过国民党《中央日报》记者的美籍华人教授,在回顾当年亲历的历史事件时写道:周恩来“有一种特别的‘磁力’”,他是“插在国民党心脏的一面红旗”,他毅然撤返延安时,“国民党统治区的亿万人心也追随第一面红旗走了”,后来又被他的“磁力”吸引到北京30。当年在国统区的外国人士,也曾作出类似的评论。他们认为,周恩来“不但是共产党派驻国民党那里的代表,而且是共产党派驻整个外部世界的代表”31。
三
周恩来的亲密战友和生活伴侣,当年南方局领导成员之一的邓颖超,于1985年10月14日重返回忆旧地,她抚今思昔,奋笔疾书“红岩精神永放光芒”八个大字32,既指明红岩精神的巨大历史作用,又以此激励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国家的斗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