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盟友采取谦诚相待,互敬互谅,坚持真理,以理服人的态度,与之患难与共,肝胆相照:抗战初期,周恩来在制定有关统战工作的一系列政策和策略时,就把“坚定的立场”、“谦诚的态度”列为“统一战线守则”的重要内容。他提出:在斗争中,我们既要不失立场,坚守原则,又要机动灵活,以求成功,但不操之过切,咄咄逼人。在组织上,要不暴露,不威胁,不刺激,以求实际发展,但警惕走向死路,自投陷井。在工作上,使竞争相互让步互相为用,但竞争不应损人,克己互助不舍己耘人,让步不能损害主力。此外,还要重实际,重信义等等17。这并不是要共产党人充当谦谦君子,而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们。这样做,正是中国共产党有力量的体现。因为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方针政策,符合人民的利益,真理在中国共产党人手里,人民站在共产党一边。所以,周恩来同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的国民党代表谈判时,总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雍容大度,尊重对手的“党见”和“党格”,与之推诚相见,以便经过认真商谈,争取在维护民族利益的前提下,达成互信互让。这就使得他与谈判对手不仅建立了“公谊”,而且还能“由公谊而增私谊”18。周恩来一贯主张对同盟者一定要以理服人。他说:“领导群众的基本方法是说服,决不是命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是必须坚持的,但是,要做到使别人“不感觉我们是在领导”19。他坚决反对强加于人的坏作风。他曾说过:强加于人,就只会丢掉朋友,把他推到反对我们的方面去。他一贯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经常教育一些具有公开身份的共产党员,在同党外民主人士联系时,“要注意他们的安全,不要把‘尾巴’(指跟踪的国民党特务)带到他们的办公室和家里去”20。这样就赢得了广大党外进步人士的普遍拥戴。当他们中间的一些人,在时局发展的紧急关头,由于政治上的摇摆不定而发生错误,受到周恩来的严厉批评时,仍能诚恳接受,继续跟着共产党前进。这在国内外党派关系史上,确实是罕见的。这是周恩来与同盟者长期患难与共、肝胆相照才结成的牢固的战友之间的关系。
五、深入社会,扎根群众,永远保持为人民服务的本色,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在白色恐怖的国统区进行荫蔽的地下工作,尤其需要得到群众的掩护。要做到这一点,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永远保持为人民服务的本色,以取得人民的信赖。所以,从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等领导人到一般共产党员,从南方局领导机关到各个基层组织,其言行举止一切都从国家民族的利益出发。这正是中国共产党赢得国统区人民普遍爱戴的根本原因。中共在国统区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长期过着如同红军时代的那种供给制生活,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这就使得他们始终同广大人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南方局的广大党员,都坚持贯彻周恩来制定的勤学、勤业、勤交友和职业化、社会化、合法化的“三勤”“三化”方针,依托职业、深入社会、扎根于群众之中。这种办法确实奏效。能使党员和积极分子在各种岗位上因表现出色而“得到信任,保住岗位,便于埋伏”,且由于广交了朋友,“处处可以得到掩护”,使得国民党特务因此而“找不到捕捉的目标”;同时,由于长期深入群众,潜移默化地把许多青年从国民党、三青团的反动政治思想影响下争取了过来,团结、教育、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积蓄和壮大了革命力量”31。鉴于国统区环境极其复杂,而革命工作又需要接触社会的各方面,南方局允许有的党员“三教九流都可参加”,但必须做到“同流而不合污。出污泥而不染”22。根据这一原则,有的党员长期战斗于国民党及其政权机构的核心部门或特务机关。他们既要扮演好与自身职业身份相称的社会角色,又要机智巧妙地保持共产党人的坚定立场和优秀品质,因而随时处于个人生命的风口浪尖之上。还有的党员奉派在重庆和香港等地开办企业,为革命筹集经费,这些企业后来均有发展,有的甚至延续至今,这些共产党员也就成了社会知名的腰缠万贯的“大老板”。然而,他们将企业盈利所得悉数上交党的组织,自己却两袖清风,不从中私占一分一毫,且始终过着平民百姓的普通生活。如果没有坚韧的意志,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这些处于极其特殊岗位上的共产党员要做到不辱使命,是不可思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