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医门诊看慢病、杂病、多系统病多,很少遇到急性热病,都看西医挂盐水去了。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第一个是桂枝汤,走上面的中间;第二个是泻心汤,走中间的中间;第三个是肾气丸,走下面的中间。都是走中间,我用的比较多。
1 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外证是外感热病;“内证得之补虚调阴阳”,这话有一定道理,桂枝方在金匮中用的很多。
2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人+亢奋证)。治疗 “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我的病人失精的不多,找我看的都是异常出汗的病人(手足心大量出汗是汗腺异常亢奋的表现,也是使用龙骨、牡蛎的一个指征)。用此方的问题在于,病人没有明显的热像或寒象,这种情况我首先用这张方,常常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五味子、防风、浮小麦,必要时加少量附子,除非寒象较明显用大量,我用小量,5g。我在日本遇到一个护士,手心出汗严重,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少量附子,效果不错。
3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人+血痹证)。治疗肢体麻木,其实和现在的末梢神经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关。它是补阳还五汤的最初模型。我接触过一个日本男性,打针时导致尺神经损伤,先用针灸治疗3个月没改善,我给他开这张方,3月后有比较满意的改善,但没有根除,尺神经损伤比较难。
4 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治疗历节、尪弊,我把它归纳为痹痛方。 桂枝汤引申过来的几张方,有的变化比较大,有的比较少。小建中汤也是这条路过来的。
5 半夏泻心汤。我用其治疗慢性胃炎比较多。体质差的,怕太苦寒,黄连我一般小量用3g,黄芩换为蒲公英,常合用四逆散,效果还可以。我体会到辛开-苦降的好处,慢性胃炎时间长了,必须这么考虑,完全用温不行,多用苦寒也不行,要混在一起用才行,一般效果比较好。 ---柴胡 白芍 炒枳实 甘草;(肝。以木疏土,增加胃动力!) ---黄连 黄芩(胆); ---半夏(胃) ---党参 大枣 干姜 (炙甘草)(脾)
6 枳术汤,治疗心下坚苦。痰饮病中有个外台茯苓饮,它是枳术汤的扩展,里面有四君子。这张方我印象很深,好多年前,一个老师寄给我一封信,说外台茯苓饮就是中医的吗丁啉,原文有一句话叫“令能食”,对胃口不好的人很有帮助,效果很好。后来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三黄枳术丸、黄连消痞丸都是这个方的延伸、扩展。
7 半夏厚朴汤。治梅核气,咽喉异物感,是一张调气、化痰、畅滞之方,这张方我用的非常之多,痰凝-气滞的多些。痰凝气滞、胸膈痞闷、咽喉堵的厉害的,我一般考虑这个方。 我罗列了一下,在伤寒金匮中调整咽喉、胸膈部气机的还有这几张方可以参考,从上到下:最上咽喉部,半夏厚朴汤;往下一点的,瓜蒌薤白半夏汤;再往下,结胸,小陷胸汤;再往下走,腹满者,用小承气汤。很有意思,从上到下,这样一个“布局”,行气为主。胸咽汤是我归纳的,作为一张基础方。
8 肾气丸、薯蓣丸。薯蓣丸大家相对陌生一点,是一个慢性的调理方,有点象现在上海膏方的做法,一张方30-40味药,每味100g左右,药房加工后可以服用1月到1个半月,口感也比较好。上海膏方很火爆,现在白领也来加入。有对病的,有消导行气的,我用十子在膏方中,效果都蛮好。膏方原来在江浙一带较盛行,广州是煲汤,也是调理的方法。
9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水气病。我用过一例,一个日本女性,晚上睡觉要穿两条裤子,穿厚袜子。我一张方附子、细辛用到30,细辛用的少一点,还有干姜、红参。从这个角度,我能理解为什么我们要扶阳,扶阳很重要,通阳利水,这在临床很常用,多用于女性,四五十岁,早上脸肿,
10 大黄牡丹汤、薏苡附子败酱散。我喜欢合在一起用,治疗妇女的盆腔炎、卵巢囊肿、尿路感染,效果比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