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文化和医学双重属性。其源头是道家思想。中医面临着文化断档、找不到本源的困境,以及建立在强大的现代科技之上的西医的挑战。只有从源头上做好传承,用自身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弄清楚讲明白自己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探索中西医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才是生命科学发展的正确可行之路。
一、中医药的时代定位
人类现在有三件大事:一是建立在大数据和算力基础上的人工智能开发;二是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的转变;三是生命科学。
现代科学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范畴包括: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等多个分支领域。西医药主要以蛋白质、细胞、分子结构等物质微观结构为研究对象,主要手段是借助仪器。
中医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范畴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其核心概念是精气神。
《灵枢·本神》: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藏之所藏也。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故生之来谓之精, 两精相搏谓之神,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存谓之志, 因志而存变谓之思, 因思而远慕谓之虑, 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中医对生命的研究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侧重于研究人的能量状态。概而言之,包含形上和形下。
两者对比:
从维度上来说,中医维度高于西医药。中医才称得上是人体生命科学。中医对医者的要求极高。西医主要依靠仪器,但最先进的仪器也有局限性,如经络、穴位,仪器仍搞不清楚。中医以人作为工具,人通过修炼得到的成果不是仪器所能达到的,因为人是精气神的统一体。
从手段上来说,西医更为强大,有利于药物的开发。
二、中医的世界观
《道德经》第41章里,将人分为上士、中士、下士,“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将人分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中医大夫分为上工和下工,那么区分这些不同层次的人的标准是什么呢?
京城名医徐文兵曾讲过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说明,人可以发出能量和信息,在场的人可以接受到,通过思维可以将能量与信息传到亲人,有病的亲人会出现剧烈反应。
徐文兵讲的故事大多数人都不相信,也许有少部分人会相信。对这件事我们不要轻易去否定它,应该持一种存疑的态度。这其中可能包含着对现代最前沿科学研究具有启发意义的内涵,其高明复杂之处在于加入了人的意识。
理查德·德威特所著的《世界观——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一书中,主要探讨了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世界观的转变,以及新近的科学发展给现代人世界观带来的挑战,最值得注意的是相对论、量子理论和演化论。
“对量子理论的思考”一章中说到,“我们所居住的宇宙中,非定域的相互影响,甚至在地理位置相距很远、显然不可能具有任何形式的联系或关联的事件之间,也会存在这样的影响。任何人都不知道宇宙为什么会如此,只知道宇宙就是这样。”(P465)
徐文兵讲的故事完全符合这一特征。或许,人类正处于世界观变革的前夜。
学好中医,要明白什么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医药学蕴含的核心思想之一,可从以下6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1)天理。什么是天?一般说到“天”时,指自然及其运行规律,这是不全面的,把人没有摆进去。中国人说“天”时,既包括了人,也包括“理”,天理不分。天不仅指客观的物质世界及其运行规律,还指“理”。如:宋明理学的理气说,以理统气;王阳明心学中的“心即理”、“致良知”等等。 (2)人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人的身体结构、经络、脏腑等都与自然宇宙同相,是一个小宇宙。 (3)人体生命动力之源在于天、地和人身体内部共同作用。(如肾中真阳上升,心中真阴下降,不光是心脏跳动) (4)人的气机运行符合子午流注 (5)人体体内气机与自然之气相互交流、贯通。如:春夏秋冬四季不同,对人体的影响也不一样,身体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6)居住环境对人的影响。《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中说,由于居住地区不同,人们受自然环境及生活条件的影响,形成了体质上的差异,产生的疾病也有一定区别,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
中医理论的核心是精气(炁)神。现代科学认为,世界是由物质、能量与信息构成,与和精气(炁)神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中医药从源头上讲,思想理论体系上要承道家为主。老子《道德经》《庄子》《黄帝内经》都是道家思想经典。
《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为宇宙生成演化论。对人体生命来说,道家认为“虚化神、神化气、气化精、精化形”,这样由无到有的过程;大自然创生的过程是“由无到有”,人的生命是顺着天地创生的程序进行。
反过来,道家认为可以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反其道而行之,脱离生命规律的掌控而返回宇宙本体,实现从有到无。这是道家了不起的地方。精气神是宇宙演化过程中赋予人体生命的核心要素,也体现了宇宙的本质。道家将天道与人体相贯通,并创造性地发现了从“精”到“炁”,“从炁到神”,从“神”到“虚”转化的规律和方法,这也反证了老子宇宙生成公式的正确性。
这个方法就是为道之学。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为学,是显性的,属于正常的教育体系,从小学一直到大学研究生以及社会实践,以语言文字符号为载体,是大众化的,通过思辨、领悟获得各种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为道,是隐性的,不在正常的教育体系内,通过特殊方法传承,只有少部分人能真正掌握,以“寂然不动”为手段,达到“感而遂通”之境界,获得能量、信息,不断提升自我境界。
两种学习方法,得到不同的成果。“为道”之学,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上药三品,神与精气。中医的世界观就是道家的世界观。在上士和下士的眼中,世界是有本质区别的。世界是形上和形下的统一体。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以道统器,道器合一。
三、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中国中医药报》曾开设了一个栏目,叫《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疗效·大家谈》,就中医药领域的问题专题采访了业界大咖。这其中有些能讲清楚,有些讲不清楚。
(一)把握中医的关键点
从精气(炁)神或物质、能量、信息三个层面看,在物质层面可以部分说明白讲清楚。气和神的层面还说不清楚,中医自己也很难说清楚。如:经络穴位,现代最先进的仪器也搞不清楚。古人留下的成果,是不是真有不知道,用了有效果。
1.气血。气是中医药大厦的基石。中国人讲气几千年了,日常生活中都在用,但讲清楚不容易。如果把气搞清楚了,在中医药领域和养生上就高明了。在西医中没有气的概念,只有血的概念。人体生命动力既来自于心脏跳动,也来自于气的运行。人身有两大循环系统:一是血,一是气。对于血来说,心脏可以称为血海,所有大血管的源头都在心脏,由此将血液送往全身;就气而言,丹田所处的位置又称为气海,所有的经脉直接或间接都与丹田有关,气由丹田送往全身。心脏是血的泵,丹田是气的泵。
而气的运行动力是中医独有的理论才能说明。“气血淤阻,病由之生,气血通则病自愈。”气、血是健康的两大要件,人会生病都是气血出了问题,西医仅是在血的方面下功夫,而不懂对气的诊断,对健康的掌握等于缺少了一半的条件。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与血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气充足且干净,气血交融,血就会变得洁净、活泼,表现在外表的就是皮肤光滑、红润,很少杂色斑点,“童颜鹤发”,即因气血通畅使得形体保持年轻。“气洗血,血洗五脏,汗水洗筋骨皮肉”,以阳气的动能让血气化、活化,恢复血液功能,在流经五脏时可以清除其中的浊气。
肾中真阳上升,心中真阴下降,肝气上升,肺气下降,脾气上升,胃气下降。而内气的升降又与自然界日月运行、季节和时辰有关。这些即使现代最先进的仪器也测不出来,现代科学也解释不清楚,而中医用药在于调理气机,这成为中西医双方沟通的最大障碍,也是中医最大的优势。
2.药性。中药中所含的微量元素是发挥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但药物的生物成分不是它的全部。中药里的“气”带有能量意味,很多东西无法用化学成分说清楚,需要在能量角度或在中医气的层面加以理解。
3.象思维。古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中医药中运用了大量的象思维。象思维能更完整地说明药性。药象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是认识与应用中医药的重要思维模式。药象,包括药物的外形、质地、颜色、气味、部位、习性、生产环境等自然特性。象思维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阴阳气机的生命观。从药象和能量的层面认识中医药,是中医药的优势,也是中医药现代化的一个很好途径。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手段,对中药药性从“分子”“组分”“功能团”等层面,探讨“药象”构成与“药效”成分等物质基础之间的关系,可以指导开发新的药物,提升临床应用水平。
4.气脉、穴位。人体有奇经八脉,十二经络,360多个穴位。在人体的经脉里面,奇经八脉接通天地能量,十二经脉管理人身磁场,奇经八脉有调节、支应十二经脉的作用,奇经八脉像湖海,十二经脉像河流。
《难经·六十六难》云:“丹田者,人之根本也。”又说:“脐下动气者,人之生命也。”脐下就是指丹田,丹田为“诸经之会”,十二正经脉和奇经八脉均直接或间接会合于此。
《外经微言·命门真火篇》中说“命门为十二经之主。命门居于肾,通于任督,更与丹田神室相接,存神于丹田,所以温命门也,守气于神室,所以养命门也。修仙之道,无非温养命门耳。命门旺而十二经皆旺,命门衰,而十二经皆衰也。命门生而气生,命门绝而气绝。”
清楚地说明了十二经--命门--丹田之间的关系,以及养生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出丹田气,丹田气足则命门气有所养,则十二经气足。
奇经八脉的运作中心在丹田,十二经脉与丹田的关系则是间接的,要通过命门。丹田是生命的大本营,是气的工厂和仓库,是人体全身“气”的营运供应中心,是人赖以生存、维持健康的最重要部位。
奇经八脉——丹田
如果丹田气足,经常把精气运往全身,气就会在筋骨皮肉以及内脏流动累积,强化体能。
穴位:穴位是人体气血、能量的汇流处,也是人体与外界能量沟通的出入口,成人的穴道大都已经退化,通过练习可使之活化。对穴互参法。神阙—命门,膻中—夹脊,百会—会阴。
5.中医药在调理精神方面有独特作用
身心是互相影响的,中医对此认识极为深刻。“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恬淡虚无是境界,精神内守是方法。《黄帝内经·素问》所说的“精神内守”,不让气外驰,我们用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感官向外追求就会耗气,因此要“收视返听”,以防精气摇动耗损。
中医对志、气、血三者的关系有深刻认识。志为气之帅,气为血之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都与负面情绪有关。目前与情绪相关的疾病达到200多种,比如:抑郁,失眠,焦虑等。
(1)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领人生,通俗点讲就是要有一个好心态。 (2)药物治疗。《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患抑郁症是身体阳气不足,身体气血不畅通,一是身体内部不畅通,二是自身与外界气的交流、交换不畅通。安神定志药方很多。如:李可老中医让患抑郁症的学生,用舌头舔附子,身体会发热出一身臭汗,人的心情就变得高兴起来。因为附子是纯阳之物。 (3)穴位治疗。通过特定穴位可以达到调神的目的。以“神”命名的穴位,涉及6条经脉的8个穴位,外加1个经外奇穴,共9个。心经:神门;膀胱经:神堂;肾经:神封、神藏;胆经:本神;督脉:神道、神庭;任脉:神阙;经外奇穴头顶部:四神聪。除了神门、神庭和神阙穴以外,其余的4个穴,都在心脏的附近,足以说明“神”与心相关,心主神,治神志病要穴。
综上所述,人体生命科学研究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西医的优势自不待言,而中医以道家文化为根脉,从精气神三个层面把握人体生命规律的优势挖掘的远远不够,要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必须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中医可以为西医的发展提供方向性的重要指导,而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西医也可以促进中医药的发展,两者结合会进一步开拓生命科学的新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