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仁和微校》小补丁堪大用。
他们不承诺分数,因为那不是最重要的。
前不久,应九三学社研究自我教育的专家周和平教授邀约,一同前往惠州考察那里的《仁和微校》。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能够深入了解这一类教育机构的情况。
这几年由于研究和推进《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事宜,陆陆续续考察和了解相关领域和项目。《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以构建《大健康-全民健康管理系统》,完善《国民健康保障体系》,并以此为所有国民提高终生健康服务为宗旨,健康教育——尤其健康自我教育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仁和微校》位于惠州五A景区西湖丰湖岛内丰湖书院一侧。丰湖书院创建于宋宝二年(1254),初址在惠州银岗岭。清康熙三十三年 (1696),惠州知府王煐在黄塘(今丰湖书院址)重建。王煐曾在《丰湖书院记》中叙述建设书院因由云:“诵读之士,往往散出山谷乡落之中,索居离群,闻见寡眇,余思所以聚之,乃买叶氏孤屿废,并前守所置义学地基,建堂舍二十四,以为讲学习诵之所。其亭榭台沼。或旧或新,以为游息之地,名曰丰湖书院。”
丰湖书院自宋始创后,其间命运多舛,时兴时废,历经千年的变迁,到今天经过重新规划建设已焕然一新。现丰湖书院基本按历史恢复了仿古建筑并成为丰湖书院景点,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正成为一处集文化、园林、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人文生态景观。宋湘所撰门联:“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正是对这一人文自然景观的高度概括。
也正是这历经千年绵延不断的文脉浸染之地,令到《仁和微校》的创始人唐渝勇老师在第一次对望的瞬间就决定终止在厦门已经筹备多时的校址,直接打包全部搬到丰湖书院一侧还没有拆掉的小院里(据说是七八十年代的建筑),从此这里就成了他又一个主阵地。唐老师一辈子都在做教育的工作,退休前在教育系统教研室供职,退休后初心不辍更是在教育事业上放飞自我。凭借几十年积累起来的教育心得,针对辍学失学的孩子创办《仁和微校》。
《仁和微校》采用“混龄混级自主学习共同体制”,就是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起共同自主学习。这有点类似前些年“希望小学”时期,有媒体报道:偏远山区一两位乡村教师同时教授几个不同年级学生的情形,反映偏远山区教育的艰困。但是今天,在唐老师引领下的《仁和微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能够回到学校继续学业,而且还能考上985、211,还能出国留学深造——还因为这个中国留学生的不一样,引起国外老师的关注:他的专注力、独立的思想、自律性等等。于是他们特意进行了调查,知道了他曾经的过往有过失学的经历,经过《仁和微校》的培养终于涅槃重生。出于对同样的学校问题、社会问题的关切,这所国外的教育机构联系到唐老师,希望有更多的交流。(在这里出于对学生的保护,恕不能交代的很清楚。)
当然,《仁和微校》的成就同样引起国内教育专业机构的重视,他们纷纷前来了解交流。和我们同一天到达的就有全国优秀教师、武汉中学原副校长,致力于自我教育研究和推广的蒋自立夫妇。如果有朋友感兴趣,也可以去他们的微信公众号:仁和微校看看。
《仁和微校》团队有两位主力:一位是追随唐老师近二十年情同父子、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杜伟老师。一位是本可以留在警务系统工作的警校美女杨秀鸿校长。大学毕业就来到仁和,把十年的青春热血都奉献给《仁和微校》的事业,特别是带哪些特殊儿童所展现的耐心与爱心,令所有仁和同仁敬佩——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而选择。杨秀鸿的妈妈不仅支持女儿,更是加入团队撑起厨房的工作。我们和学生一起吃的早餐就是她妈妈的作品。另外还有几名学生家长一起共同组成这样的一支有大爱、有梦想的教师服务团队。
《仁和微校》实行全日制制度,学生和老师一起生活和学习。每天雷打不动早晚各一个小时锻炼身体,就在五A景区、丰湖书院里。学生、老师都要参与劳动——也就是做家务,这里就是一个大家庭。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学习,用的教材和学校的一样。不同的是专门给老师配备的教学教法书就放在书架上,学生可以随时翻阅。这里不会有类似霸凌的事,精神都是放松的。一般情况下学生和老师、家长共同参与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内容,老师要按照学生的需求来服务,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经常的是大家一起对某些问题进行讨论,不预设答案,大家都在积极争取发言参与话题。
——我们不承诺分数,因为那不是最重要的。
不同于已经被禁止的校外补习机构,这是唐老师经常对每一位家长和学生说的话。这里多的时候十五六个孩子,少的时候四五个。学生收费费用不是固定的,而且费用的支出也是公开的,由老师和家长共同讨论决定。困难家庭也可以申请豁免,由《仁和微校》协助依法依规向政府以及社会相关机构协商解决。无论如何唐老师都不会放任不管。为了《仁和微校》平稳健康的发展,也为了减轻财务上的压力,唐老师和杜老师放弃薪酬。他们是纯粹的有大愿的理想主义者,全心全意的投入这么多年实在是令人敬佩。
在我看来《仁和微校》更像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补丁。重在承接那些不能适应,甚至被边缘化、被放弃的孩子的救赎的工作。正如唐老师所言:包括那些隐性失学(泛指虽然在校,但已经跟不上教学、及校园生活节奏的孩子),全国至少有成百上千万个孩子处在痛苦的泥沼之中,背后更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不幸。《仁和微校》的存在是健康社会的必须,也是《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必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每一个子民都是全民的一部分,更何况又是这样的一个群体,全社会应该给予他们贡献的认可与鼓励。
唐老师特意带我们去游览丰湖书院,述说着这里的历史,述说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他的气质更像是这里的主人。他在微信里的网名是家学唐,可见他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他说《仁和微校》已经做了十几年的研究和资料积累,现在可以总结成型了。他很欣慰,已经有家长开始独立开办这样的微校,服务社会所需。他坚信这样的方式方法不只适应这样特殊的孩子,也很大程度适应学校教育;不只适应孩子也能适应成人。这让我想起曾经考察过的一所爱国华侨在深圳开办的教育机构——培养学生直接进入全美排名前十的大学。而且毕业后有更多机会进入硅谷、以及世界一流的金额机构工作。记得当时我问了一个问题:这些学生的档案会一直延续吗,这其中又培养了多少爱国的学子、服务于祖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