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缘堂铁壶博物馆内,千姿百态的铁壶琳琅满目。闫盛霆 摄
中红网山东淄博2018年2月6日电(闫盛霆、仇慧清)2月6日,虽然冬日的阳光难掩逼人的寒气,但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韩庄村的般河流域生活习俗馆内却是一番笑语欢声、暖意浓浓的热闹气氛。在习俗馆一楼和二楼,陶器、瓷器、木器、铁器等各种老物件映入眼帘,从锄镰锨镢到石碾石磨,瓶子、罐子、八仙桌、纺车……林林总总有2000多件;而在三楼,写春联、剪纸、陶艺、烙画等传统民俗现场展演,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当日,般河流域生活习俗馆正式开馆,并免费对外开放。
“这2000多件老物件,都是生活在般河流域的老百姓,祖辈流传、搜集保存的传家宝、珍藏品,是一家一家捐献出来的,没花一分钱。”韩庄村党总支书记、主任褚全德自豪地说。
说是展馆又不像传统的展馆,整个习俗馆分居民客厅摆件,纺车缝衣用具,饮食生活器皿,行走运输车辆,耕作打粮农具等多个场景,以及渭头河大瓮、陶泥雕塑、砂锅毡帽、陶瓷琉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荡漾其中仿佛置于百年间的乡村生活的历史长河,男耕女织,豆棚瓜架,婚嫁迎娶,愈加凸显出其鲜明的地域个性和人文色彩,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每一件物件都有一个属于它的故事。通过展示各类生产生活用具,进一步展示般河流域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龙泉镇副镇长周建霞说。
与生活习俗馆相得益彰的是,由龙泉镇圈子村戚平川个人创办的龙泉铁壶博物馆,祖传堂号“齐缘堂”。作为龙泉镇制作铁壶的传承人戚平川,大胆创新,将古代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精心制作的独具匠心、天圆地方、百财居来、人生如意、比翼双飞等300中款式新颖、造型独特的铁壶,经冶炼、浇筑、粗磨、雕刻、镶嵌、装饰等六道工序,畅销欧美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里珍藏着1000个品种,上万件铁壶。铁壶还选用不同的材质,形成了金、银、铜、铁不同的造型和种类,传承着古代几千年独树一帜、玲珑剔透、新奇别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距离习俗馆不远的穆家湾有机大棚内,红彤彤的草莓在暖阳的照耀下、在绿色枝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惹人怜爱。摘下一颗,放入嘴中,甜味十足,再加上奶莓散发的自然醇香,简直让人陶醉。而裕翔德富硒农业示范园内,智能化的大棚里绿意盎然,各色果蔬让人眼馋,与外面寒冷萧条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草莓、茄子、辣椒、西红柿等20余种果蔬,在管理人员的精心侍弄下,肆意地生长着。“我们这都是纯天然的有机食品,口感好,临近春节,现在都很抢手。”园区工作人员梁在村说。
“般河浅碧映沙清,芦荻萧骚雁鹜鸣。细柳常依官路发,夕阳多向乱流明。来从远树仍穿郭,去作长溪更绕城。村舍开门全近水,谁家修竹傍墙生。”这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当年吟诵的般河美景。龙泉镇紧邻淄川城区,是淄川母亲河——般河的发源地,近20公里的河流,形成了独有的般河流域文化。龙泉镇还拥有独具特色的天然富硒优质资源,是国家级生态镇、全省唯一的天然适硒区域镇和整建制富硒产业镇。他们注重发挥连接城乡的地域优势,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着力打造以琉璃文化、古窑文化、富硒文化为主体的地域文化特色镇,推进新型城镇建设。该镇依托富硒产业总体规划和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以山东万亩富硒产业园为核心,抓好东西部连片开发,形成精品园区,发展专业合作社,全力抓好以“抗癌之王、健康长寿”为主旋律的富硒文化。金豪相乡村旅游、龙浩林果、裕翔德富硒园区已初具规模。久润富硒农业示范基地项目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建成集种植、休闲、采摘、餐饮、体验等为一体的高档、完善的富硒园区。金豪相、裕翔德、久润、龙浩等合作社将富硒文化融入产品外包装、郊游线路之中,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的有机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