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中华传统>>正文
中华传统-天眸:张之洞抓考风的启示(组图)
作者:天眸
浏览次数:
2025-08-14 14:27:50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摘要:“职业考生”状元费的奇闻,让我联想起大教育家张之洞整顿考风的一段往事,启示我们对严重腐败的考风去疴除弊迫在眉睫。如果连考场和招生也管不好,养这么多教育官员有何用?如果教师把书香气变成铜臭味,教书的意义何在?如果考生把考试当成个人发财的赌场,考学的意义何在?

    近日网上对朱明远的议论不少,朱明远何许人也?他是2021年山东高考状元。考上清华北大不去报到,连续复读三年,年年考中清北而不入,在三所不同的高中已获得140元万状元费。干这事的并不是朱明远首创,网传全炫宇的状元费比朱明远挣的更多,这个考生在今年的高考中,凭借694的高分斩获茂名市高考状元,考上北大。有照片截图显示,全炫宇在2020年就考上了北大,2021年在湛江一民校复读,再度考上北大。前后三年间,该名学生三次考上北大,状元奖励金额累计200万元。这样的奇闻让我想起近代教育奠基者张之洞,在152年前也遇到过“职业考生”现象。

    张之洞在任四川学政任(相当于今天教育厅长)时,查出泸州有一个叫林虎文的枪手,此人赫赫有名,每考必中,10年来已代人考中秀才18名,举人5名。核实后,取消了这些窃名秀才、举人的资格。

    最后提审林虎文时,张之洞问:“你有这么好的才学,为什么自己不考秀才,反而为别人替考?”

    “我就是为了挣钱,成功替考一个,我就有了一年的花费,我当秀才有何用?当个举人又如何?做了官又如何?能这么快速地挣到钱吗?”林虎文毫无愧色地反问。

    张之洞又问:“你不知道‘枪替’犯了律条吗?”

    林虎文答:“我一没当扒手去偷,二没当土匪去抢,三没当官去贪,我凭的是自己的才华挣钱,同时也帮了一些想当官而又考不上的读书人如愿以偿。至于犯不犯律条,我还真没想过,反正一个接一个的成功让我上了瘾,很兴奋,名气也越来越大,如此名利双收,何乐不为?”

    张之洞爱才,认为读书人能把书读到这个份上,也算是一个怪才。只是走偏了路,若改邪归正,说不定会做出点事业来。罚些银子,以观后效。让他到学堂当了教书匠。

    没过多久,林虎文向张之洞请求:“我教了几天书,可受了洋罪了,实在难受。我真不是教书的料,求学台大给个能适合我发挥才能的差事。”

    张之洞说:“你的最大才能不是会考试吗?把你考试的本事传授给考生不就是人尽其才了吗?”

    林虎文:“可我的体会是,这教书和考试是两条道上走车,两条河里行船。”

    张之洞:“学和考本来密切相连,你怎这么区分呢?”

    林虎文:“我亲身体会到教书好比一天天干活,考试就像一场场赌博。”

    张之洞笑了笑:“有点道理,这么说你是个干不了活的农夫是个赌徒,只有在赌场上才能展示出你的本事。”

    林虎文:“对了。是伯乐,就让他去相马;是庖丁,就让他去解牛;是鲁班,就让他去弄斧;是华佗,就让他去治病。这就叫人尽其才。反之,是伯乐,让他去解牛;是庖丁,让他去相马;是鲁班,让他去治病;是华佗,让他去弄斧,那就是糟蹋人才。”

    张之洞觉的有些道理,给了他一个专门到考场抓替考的差事,这个林虎文果然是行家里手,像一只饿疯的猫抓老鼠,每进考场转两圈就能准确无误的把替考的抓出来,有次他抓了个惯犯,张之洞对其审问:“你替谁考?”

    替考者答:“总兵的儿子。”

    张之洞:“替考过多少次了?”

    替考者:“连这次府考三次,县考三次。”

    张之洞:“成了几次?”

    替考者:“四次。有两次失手。”

    张之洞:“你收多少替考费?”

    替考者:“我不收费。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

    张之洞:“替考的枪手义何在?你为什么自己不考?”

    替考者:“我没资格考。按科考规定凡属娼妓、戏子、奴仆、理发、修脚、搓背等所谓‘下九流’行业从业者子孙均不得参加科考,我爹是理发的,我报不了名。我替那些考不好的人实现榜上有名的梦想,这不也是义之所驱吗?”

    张之洞:“你可知替考是舞弊之罪?”

    替考者:“我作为一个理发匠的儿子不能考,那我就替别人考,而且我考得比许多考生好,这考得好不是一种罪过吧?我要以此证明,理发匠的儿子考试成绩也是优秀的!理发匠的儿子也是人,为什么不让我们读书和考试?天理不容!请问学政大人,不准那些给你唱过戏、给你干过活、给你理过发、给你修过脚、给你搓过背的人的后代考试读书,你是有人性的学政吗?”

    张之洞一时语塞,望着这个一脸怨气的替考者竟然不知说什么才好。

    张之洞通过林虎文了解了许多考试的内幕怪事,什么“枪替”(请同考人或其他人代做卷)、“联号”(买通编号人员,而通同作弊)、“通关节”(与考官或与考试负责者一同作弊)样样都有,各类考场冒名顶替的“枪手”多为久经考场的高手,颇富才学,但由于种种原因,受雇于一人或多人,有的还辗转于各府县之间,今日替此人考,明日又替彼人考,现金交易,以“学”赚钱。“枪手”亦分等级,等级高则雇金高。久而久之,“枪手”竟能成为一个行当,全省之内竟然也有颇为知名者。“枪手”找好了,还必须打通关节,以防在考场中“露馅”。这就需要各种疏通,或以金钱,或以关系,达到买通考官的目的。更有甚者,知道某考官好色,乃不惜重金为其寻觅艳妓……

    张之洞这位新任学政,亲眼目睹学官贪污案、教习敛钱案等频频发生,看到当考官的借考试自肥,个个钻营奔竞,当教习捞得钵满盆盈,只要花钱就可以买到贡生、监生、举人,替题之弊,全在学官教习暗中操作。如此作贱教育,败坏考风,受其害的就不只是一二代人的事,而是子孙万代了。教育腐败不仅毁当下,更严重的是毁未来,于是他提出“欲治川省之民,必先治川省之士”。士是一个民族的良心,若是士子的良心坏了,这个民族就堕落了。于是,他向一些收受贿赂的考官开刀,整顿四川考风。

    张之洞三年内考察了川省15个府、10个直隶州、5个直隶厅。一心扑在教业上。别的学政只顾揽银子,私设小金库,他却把养廉银裸捐,兴建学校,资助学子,实在是做学官的楷模。他主动裁撤陋规两万余两,创办了尊经书院(如今四川大学前身)。三年前他一担行李、两袖清风入川,三年后他依然一担行李、两袖清风出蜀。留下了一笔丰富的遗产。四川有幸,有过历史上最好的一位学政,人们今天仍然怀念他。

    从封建科举到现代的考试舞弊,在毛泽东时代消声匿迹,毛主席指引的“教肓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肓与生产劳动相接合”的教育革命,开辟出人民教育的新天地,培养了一代共产主义新人。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那一年的考场无一人作弊。待到改革开放潮起,考试舞弊春风吹又生,后如今“鸟枪换炮”,特别是替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演变为隐蔽且高效的“替考产业链”。包括伪造身份证件、提供高科技隐形耳机、微型摄像头等作弊工具的一条龙服务,比当年匹马单枪的林虎文替考的手段和价码更高一筹。将替考从零星个案推向了有组织的社会团伙。这些年网上曝出替考的“职业考生”花样翻新骇人听闻,甚至美术专业可以买断考场,甚至还可以化钱买文凭。仅以河南赵阳在哈工大读了四年本科无学籍案件为例,扯出的中介与官员之间的猫腻不是个别现像。在人眼们里曾经的“圣洁殿堂”竟成硕鼠乐园!

    今天网上又曝出广西贵港市学子考入清华大学,学校直接奖励100万的新闻,观此风势,攀比蔓延,愈演愈烈,此风不可长。本文由状元费开篇,这是教育改革中冒出的名正言顺的奖励,与舞弊不同另当别论。但比舞弊产生的消极影响更深刻更深远。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山东朱明远、广东全炫宇等应运而生,以夺得状元费为目的“职业考生”现像,构成了对大学权威的挑战,动摇了知识的权威、学术的权威、思想的权威、文化的权威和道德的权威。让人们看到培育人才的学校变成谋取利益的场所。这样下去,教育市场化的改革,导致的是学校的衰败,甚至可能导致中华民族的退化。

    谈到考风败坏,避不开各级官员的不正之风,在职期间获得的各种大学、硕士、博士文凭有几个是凭成绩考来的?其中的水分路人皆知,严重影响了文凭的价值和干部的形象。教育的腐败比其他腐败更坏,今天教育官员与150多年前张之洞的教育境界相差甚远,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在青年时代因堂哥张之万是朝廷主考官而拒考回避,今天有几个考生可做到?他后来主政数省,每到一地,必兴教育,直接间接地创办了260余所学校(如今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前身等),今天有几个官员能做到?他大刀阔斧地力行教育改革,从法律上终结了中国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开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起点。他为新式教育制定出“德、志、才、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教育体制。涵盖了普通教育、军事教育、师范教育、农业教育。工业教育。后人称他为近代教育奠基者是当之无愧的。

    张之洞在办教育的探索中,写出“中体西用”的《劝学篇》,今天读来仍振耳发聩。本文仅从考风角度,提出正考风当学张之洞,每一个教育官员、教师、和广大考生应都应学习张之洞这位教育楷模。如果连考场和招生也管不好,人民养你们这么多部级、厅级、处级、科级、校长、院长、主任有何用?如果教师把书香气成铜臭味,教书的意义何在?如果考生把考试当成个人发财的赌场,考学的意义何在?

    近日网上《有些人搞乱了教育,我宁可让教育倒退四十年》的文章正在激起网民们的愤怒和讨论,我随即联想起大教育家张之洞整顿考风的这一段往事,给我们以深刻的印像和启示。最重要的是他对读书人提出“正人先正己”,他首先自己做到了并坚持了一生,他在生命结束时最后的遗言:“为官四十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

    我们今天对这位学高才富,精通学务的教育家由表衷地赞佩,回想起他在武汉任湖广总督之后,每个月底都有快马把远在广州广雅书院学生的作业送来,他亲自批阅。可见他对自已亲手创办的学校感情之深,在武汉,他办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他身为总督,百忙之中常挤出时间去学校讲课。他的每次即兴演讲是精彩的,更精彩的是他和学生们在一起能创造出一种气氛,一种特殊的学堂气氛。这不是一般老师能创造出来的。如果他不做官,在中国的老师中应坐第一把交椅。

    张之洞言传身教,直接或间接培育出黄兴、董必武、李书城、李四光、吴禄贞、黄侃、恽代英、刘静庵、胡瑛、杨度、宋教仁、唐才常、蔡锷、詹天佑等学生,这些人后来都是彪炳史册的民族精英。与其相比,我们改革开放这几十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西方价值观的“应声虫”和层出不穷的贪官,以及大大小小许加印之类黑心资本家。更比不上又红又专的毛泽东时代“人民让我上大学,我上大学为人民”。今透过“职业考生”状元费的现象,让我们看到中国教育的病根已腐烂不浅。欲强其国,必强其文化,欲强其文化,必通过教育。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根被截断或腐烂了,大树必将枝残叶落。

    张之洞是一个推动了时代潮流的历史巨人,留给后人的遗产和启示是多方面的,此文仅从考风学风方面作些探讨,启示我们对今天严重腐败的考风学风去疴除弊,迫在眉睫。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中华传统-张少秋:灵璧县关工委组织中小学生读经典(组图)
·下一篇:无
·中华传统-张少秋:灵璧县关工委组织中小学生读经典(组图)
·中华传统-采风楼主:古稀赋
·中华传统-贺疆:凤鸟图腾的猜想——从骨璜的图案管窥邢台一个凤族的存在(图)
·中华传统-贺疆:媚兹一人,应侯顺德——且谈《诗经·下武》里的周公形象(图)
·吴志云:九里山怀古(二)
·中华传统-沈黎凤:看世界……
·中华传统-陈瑞红:计利当计天下利,留名当留万世名
·白玉玲女红文化的崇高价值——读王长华《历史的“横切面”:民间传说验证沧桑变
·“赓续文脉凝聚力量、传承智慧永励后人”公祭伏羲大典刘志丹外孙女中华宋庆龄国
·王学典、高晓虹:中华文化的历史根脉、生命力延续与全球影响力提升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中华传统-天眸:张之洞抓考风的启示(组图)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反第一次大“围剿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推动
特稿:汇聚各方力量 呵护军娃成长——建湖县
金戈铁马铭功绩 真情温暖老兵心(组图)
陈云同志的调查研究方法给予我们的启示
遵义会议时,王稼祥主动找到毛主席说:“我
红色联播:蘭臺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红
王忠林在洪湖市调研时强调 坚决抓好中央巡视
红色头条:中红网一常州晚报:孟河非遗传承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