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中华传统>>正文
中华传统-贺疆:媚兹一人,应侯顺德——且谈《诗经·下武》里的周公形象(图)
作者:贺疆
浏览次数:
2025-08-04 16:16:22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明·朱天然《历代古人像赞》中的周公

    近读《诗经》。其中的《下武》篇,有句“媚兹一人,应侯顺德”。度娘说,历代对此句的诸多解释争议颇多,诸般解释也多显得牵强而上下矛盾,有待商榷处颇多。私以为,这句诗与一人有关,那就是周公,且也有邢台的影子。何以?且听我细细道来。

    《诗·大雅·下武》原文如下: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于万斯年,不遐有佐。

    《下武》属于周代宗庙乐歌,创作于西周初期。诗歌以赞颂周王功业为核心,反映周代德政传承的政治伦理,涉及成王、康王时期王权与治下诸侯的互动关系。该诗的前六句和后五句都比较好理解。唯有“媚兹一人,应侯顺德”一句,引发历代训诂的争议。

    其他的训诂和矛盾点,这里不做一一列举赘述,百度词条上列得很清楚。这里特意拿出来说这句诗,是因为很可能是一桩很值得研究的公案,且对周初的历史文献研究有参考价值。

    回到训诂,之所以有争议,其实矛盾点在于释读点有误。这个关键在于文字的含义应该如何释读。如果以今天的文字含义来注释古代,那显然容易引起歧义,或短缺错漏,甚至会错失根本。那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媚,很多人解释为讨好或谄媚。当然“讨好、谄媚”是今天之“媚”的主要含义。但在古代,媚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褒义词。且是男女通用的一个词,形容仪态姿容之美好昳丽,气质品格之高华临风。比如:三国魏鱼豢《魏略》曰:“至于荀公之清谈,孙权之妩媚,执书嗢噱,不能离手。”再比如《新唐书·魏徵传》:“帝大笑曰:‘人言徵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再比如宋代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放在书法艺术上,我们常常用“遒媚”来形容。比如赵孟頫的书法就多遒媚,意思是外圆内方,圆融而有风骨。兹,这的意思。不多赘述。

    应侯。有人说是应国的王侯,这显然极其牵强。在这里同样要强调一点,考古有个准则之一,就是“时间以近为准”。这个“近”,指的是离事物发生时间较为接近的文献准确性相对铰高。《毛传》云:“应,当;侯,维也。”也就是说,应,是应当的意思。侯,是维护、拥护、一呼百应的意思。所以,毛诗的注解是没有异议的。

    我们再看“顺德”二字,《诗经·大雅·抑》云:“其惟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周易·升卦·象辞》亦云:“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意思是顺应德行而为之之意。

    事实上,顺德,是两个词。顺,和顺、顺服、顺从意。德,自然有美德、德政、厚德之意。这只是字面义。在这里需要着重说一下“德”字。在释读古文和古诗词时,我们往往习惯于用现代词义来释读古字词,岂不知很多词义在流变中已经改变或萎缩,所以要遵循“以古释古”,才能更接近释古的真义。而这个“德”,远比我们认为的美德厚重得多。

    首先,这首诗本身是歌颂周朝初期的帝王功业,千秋功德的颂体诗,上升到国家层面和战略高度,那立意和内涵就远非普通义可以涵盖。

    其次,《下武》诗中的“德”,应是《易经》和《道德经》中所云之“德”。我们都知道清华大学的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出自《周易》。《道德经》里的“道”与“德”是互为表里的关系。“道”是自然规律,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本体,“德”是“道”的具体表现和作用。万物以道生以德养。天地以德治理万物,滋养万物。人类只有顺应“道”,以“德”治来治理。居于道,用于德,才是《下武》里的“德”的应有之义,也符合全诗的主旨和内涵。

    明白了这些词的含义,那这“媚兹一人,应侯顺德”,就比较好理解了。它的意思就是,多么美好的一代风流人物啊,顺应天道地德,施仁政得民心。这就与上文倡导的“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和下文的“永言孝思,昭哉嗣服。”“于万斯年,受天之祜。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你看,一代代风流人物(周王),德泽大地,永志孝道秉承天道,才能四海咸服,才能四方来贺,才能受天护佑,才能长治久安。

    清楚了《诗经下武》里的这句诗的含义,那问题来了,周公的”顺德”精神有没有延续呢?

    答案是,当然有!

    《下武》一诗中提到的“三后”,就是指周初的三个帝王——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武王和周成王时期,尤其是周成王时期,政权后面站着一个重要的人物。没错,这个人物就是周公。就是“周公吐哺”的周公,周公解梦的那个周公,周公与桃花女的那个周公。

    汉初大思想家贾谊评价周公曰:“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周公是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姓姬旦,也叫叔旦。是儒学的奠基人,也是我国古代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周文王在世的时候,周公尚且年少,就以仁厚、孝顺而出名。周武王即位后,他尽心辅佐武王灭商。武王去世后,稚龄的成王即位。周公一边教养成王,一边摄政当国。在他摄政成王期间,为了招览天下贤才,常常“一沐三握、一饭三吐”,礼贤下士之风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曹操的《短歌行》咏叹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求贤若渴之心日月昭昭。

    周成王时期,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制定和完善宗法制、分封制,营建成周(洛邑),制礼乐,致西周呈现太平盛世气象。这些措施,不仅进一步巩固了西周奴隶制政权,也对社会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王成年后,周公又还政于成王。周公一生践行顺、德,行德政、施德治、敬德爱民,德被苍生。后世尊其为“圣人”。汉朝的刘歆、王莽将《周官》改名《周礼》,视为周公所作。所以,《诗经·下武》一诗,明是歌颂周初王朝,实际上更像在歌颂周公一人。

    周公的德政、德治和德民的思想和精神,在他的儿子姬苴(邢靖渊)身上得以继承、贯彻和发扬。姬苴(邢靖渊),就是邢侯,也就是周时期邢台的领袖。

    周成王时期,武庚叛乱,周公东征井方(今邢台),这一历史史实记载于周初青铜器上。方鼎铭云:“王来正井方”,乙亥父丁鼎亦载:“唯王正井方”。之后,周公实行“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邢国是封国之一。周公第四子姬苴(邢靖渊)受封邢侯,都邢。受封仪式记载在《麦尊铭》,铭文明确记载了邢侯在祭祀中明志,此生效法父亲周公,治理邢国,拱卫周王朝。《邢侯簋》铭文也记载了之后周成王对邢侯的嘉奖。(青铜器以载礼、吉金铸史著称。青铜器的铭文多为几张册封、赏赐、训诰、追孝彰德之意,也有纪事比如征伐,契约之事等)。

    事实上,邢国,一直担任着周朝中原门户要塞之责。周公当初征邢应该也有战略考虑。邢国,西临卫国,东临齐国,同时面对西北方戎狄多次进犯,并坚持守土抗衡戎狄五百年,使其不能入中原半步,有效地履行着屏藩周疆之责。巧合的是在两千二百多年后的元朝至元二年(1265年),邢台升为顺德路。后来在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名顺德府,延至清末,至今邢台的清风楼上还刻着“顺德府”匾额。邢台以命名的方式冥冥中记载着“顺德”的余辉和延泽,遥遥呼应着周公的精神和思想,也无声地告知每一个邢台人,“顺、德”已是这方水土的地域气质,流淌在每一个邢台人的血脉里。

    到此,我想不用多说,《诗经·下武》中的那一句“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大家也明白那“媚兹一人”说的是谁了——唯有周公一人,顺天应地,厚德载物,倜傥妩媚。他的名字,就是媚、就是德的代名词。他的治世思想和德政、德治、德民精神,从天下归心、儿子承继衣钵,再到后来的孔子等人的致敬,一路延宕之今。

    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吴志云:九里山怀古(二)
·下一篇:无
·吴志云:九里山怀古(二)
·中华传统-沈黎凤:看世界……
·中华传统-陈瑞红:计利当计天下利,留名当留万世名
·白玉玲女红文化的崇高价值——读王长华《历史的“横切面”:民间传说验证沧桑变
·“赓续文脉凝聚力量、传承智慧永励后人”公祭伏羲大典刘志丹外孙女中华宋庆龄国
·王学典、高晓虹:中华文化的历史根脉、生命力延续与全球影响力提升
·中华传统-王春龙:三月三:我们永远的父亲节
·喜玛拉雅山脉大河文明(组图)
·正定先贤赵佗像落成 古城再添文化新地标(组图)
·刘长明、宋泽楷:中国共产党对传统使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中华传统-贺疆:媚兹一人,应侯顺德——且谈
红色联播-宿秀清、洪玉玺:铭记历史 缅怀先
红色联播-李深清:纪念八一建军节(组图)
远航:八一军旗红,战士心向党!(组图)
“中医司令”的传奇一生(组图)
忽培元《苍生》三部曲研究中心暨台阶文学社
红色联播:“庆八一·暖兵情”十位志愿军老
彼岸游
纪念长征书法长卷和红色雕塑展亮相北京五棵
福寿遵彭祖 秘法养长生——记民间养生奇人谭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