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播报
遵义会议时,王稼祥主动找到毛主席说:“我看不得行,要不你出来领导大家干得了”
2025-08-14 10:18:46
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史行途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遵义会议时,王稼祥主动找到毛主席说:“我看不得行,要不你出来领导大家干得了”,毛主席说:“干我是很想干,可是票不够哇!”王稼祥说:“没事,我给你拉拉选票去”。

    最后,通过王的努力,毛主席实际领导地位得以确立。

    王稼祥这人,要说他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那个在遵义会议上投下“关键一票”的人。

    其实远不是这么回事。

    他那一票,不是偶然投的,是一路走过来、深思熟虑之后投的,背后是一个人政治判断力、实战经验,还有胆识和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毛泽东后来说:“王稼祥是最早支持我的,没有他不行。”

    很多人不知道,王稼祥一开始是王明路线的坚定支持者。1930年他从苏联回来,身上带着正统的“国际派”标签,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高材生。

    他刚到苏区的时候,确实是这么干的。

    但他也不是死脑筋的人。

    他到了前线,亲身参与几场反“围剿”,尤其是那场青塘会议后,整个人就开始变了。

    那次会议上,毛泽东主张诱敌深入,各个击破,大多数人不赞成。

    王稼祥起初也站在中间摇摆,但会后他找毛泽东长谈了一夜。毛讲的不是一套空洞理论,而是用地形图、战报、兵员数据,一步步分析当前态势和应对办法。

    王稼祥听得很认真。

    那晚谈完,他的态度就不一样了。

    他开始觉得,这个江西出来的指挥员,比他在苏联学的那些“教科书式战法”靠谱得多。

    这种想法一开始不容易说出口,毕竟他还在圈子里。

    但战场是最实在的检验。

    几次作战下来,毛泽东的判断一一被验证,王稼祥慢慢地就脱离了原来的圈子。

    1932年宁都会议上,大多数人指责毛泽东,要把他从红军指挥部调走,王稼祥在会上突然发言,说毛的指挥思路符合红军现状,胜利靠的是毛的打法。

    这个发言一出,毛自己都愣住了。

    因为他本来以为王稼祥顶多不反对,没想到会在这种大风口上挺身而出。

    那一刻,其实已经注定了后来的关键角色。

    长征开始以后,王稼祥伤势还没好,只能躺在担架上随队行军。正巧毛泽东当时也因病坐担架,两人一路同行,经常聊天。

    说是聊天,其实就是商量事。

    他们聊得最多的就是眼下这个局面到底该怎么办。

    一路打,一路退,战士伤亡惨重,士气也在掉,王稼祥心里明白,再这么下去迟早出大问题。

    他跟毛讲得很坦率,说这套领导指挥体系该动一动了。

    毛也没遮掩,直接聊起他对党和军队的看法,说了一句特别打动王稼祥的话:“不能把马列主义当死书念,要用在我们自己的地里头。”

    这话王稼祥记了一辈子。

    湘江战役之后,中央红军减员一半,从八万多打成三万多,形势非常危险。

    本来还打算继续往湘西走,跟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但敌人早就布好口袋阵等着红军钻。

    毛泽东提出换路线,往贵州走。

    这个决定是临时在通道做出的。

    会上,王稼祥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说这才是正确的突围办法。

    紧接着张闻天也表态了。

    这一次,红军终于不再是一味被动地逃,而是主动调整了方向。黎平、猴场几次会议下来,大家开始真正意识到:毛的判断,在生死关头是真的有用。

    在这一连串的小转折中,王稼祥没停过。

    他是最早意识到需要政治调整的人。

    他找到张闻天,两人深谈了一次,认为不能再让博古、李德那样继续主导军事指挥了。

    张闻天立刻表示赞同。

    之后,他们又分别找了朱德、周恩来沟通,几位核心人物逐步形成共识。

    王稼祥的手腕不张扬,但效率极高,做事老练。他知道,这不是搞派系,而是挽救整个红军的命运。

    到这个时候,召开一场中央层面的会议,已经是必然要走的一步。

    遵义会议召开那天,王稼祥还在养伤,是坐担架来的。

    因为他知道这场会重要到不能错过。博古在会上做了“正报告”,还是那套“敌强我弱”的调调,没人买账。

    周恩来主动承担责任,算是打破了旧的格局。

    毛泽东的发言更是针针见血,把退却中的混乱、错误部署、战术僵化都摆到桌面上来了。

    可真正让会场气氛起变化的,是王稼祥的发言。他支持毛的主张,并严厉指出博古、李德违反民主集中制、在军事指挥上独断专行。

    最关键的一点,是他提议让毛参与军事指挥。

    这个提议,相当于一锤定音。

    很多摇摆不定的人,听完他这一席话,开始站队了。

    会后不久,毛被增补进政治局常委。更重要的是,新的军事指挥小组成立,由毛、周恩来和王稼祥三人组成,直接负责全军行动,这就是新的“三人团”。

    他是推动这一切发生的关键动力。

    毛泽东说“没有他不行”,其实是对这整个过程的总结。

    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张另立“中央”,拒绝北上,成了新的麻烦。

    朱德请王稼祥出面劝说张。

    这一谈,从黄昏一直谈到半夜三点多。王稼祥讲现实、摆道理,讲兄弟部队的处境,也讲北上的战略前景。

    张当时表面答应,后面还是南下了。

    但王稼祥这一劝,尽了该尽的责任,起码为党中央争取了时间。

    但他是那个能在关键时刻看清大势、扛起担子的中流砥柱。

    他的那一票,是几个月、甚至几年酝酿下来的判断和承担。他看懂了形势,看清了人,看准了方向,然后走上前去,做了该做的选择。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建国后毛主席的论著”:邓力群提出此概念意蕴深远(图)
·下一篇:无
·邵建忠:遵义会议是毛泽东由党内少数成为多数的开始
·特稿:遵义会议是毛泽东由党内少数成为多数的开始
·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
·任雪梅:“赓续红色血脉”志愿宣讲团:传承遵义会议精神,点亮青春奋进之光(组
·特稿:“赓续红色血脉”志愿宣讲团:传承遵义会议精神,点亮青春奋进之光(组图
·程蔓:传承遵义会议精神,淬炼青马责任担当(组图)
·特稿:传承遵义会议精神,淬炼青马责任担当(组图)
·程蔓: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奏响昂扬时代强音(组图)
·特稿: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奏响昂扬时代强音(组图)
·遵义会议:从历史事件到历史标志
毛主席纪念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主席纪念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主席纪念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主席纪念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