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工业文明的进入,使产生和发展五千多年的礼乐文化这一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自那时以来的一百多年间,以礼乐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与以宗教文化为核心的西方文明之间孰优孰劣,始终是社会各界志士仁人持续争辩的永恒话题。鸦片战争爆发后的晚清之际,既有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顽固保守派,也有全盘西化、崇尚变革的革命派,还有介于二者之间,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派,或其变种——变法维新派。由于哪一派都没能占据中国社会的主导地位,因此,满清皇朝在西方工业文明进入中国之后半个多世纪就迅速瓦解。“国将亡,本必先颠”,清朝不能继续坚持和运用自己固有的邦本理念即礼乐文化精神,因而必然走向灭亡。
中国大一统帝国时代礼乐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再加上“三代”时期礼乐文化的形成阶段,中国礼乐文化形成和发展共有四个大的阶段,并有四个高潮:西周时期,秦汉之际,隋唐之际,宋元明清之际;还有四个低潮: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四个阶段共有四千余年历史。“三代”以前的巫祝文化就是礼乐文化的前身。
因此,一部中华文明史实际上就是礼乐文化发展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