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尔泰山脚下的密林深处,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部落,他们很少和外界交流,在深山中延续着自己民族的传奇——他们是图瓦人部落。
西北第一村——白哈巴
图瓦人属于中国北方最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即是晚清《新疆图志》所记载的“乌梁海”人,世代以放牧、狩猎为生,居深山密林,沿袭传统的生活方式。
喀纳斯景区
关于图瓦人的来历一直都有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图瓦人是在500年前从西伯利亚迁移而来的,与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图瓦人属同一民族;有人说是从蒙古迁徙过来,最被大多数人认可的说法是,他们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是大汗西征时带来的一群士兵在喀纳斯湖边驻守,后留在这里,成为今天的图瓦人。
中国图佤族老人
目前,居住在中国新疆的图瓦人,大约有两千五百人左右。主要分布在白哈巴村、禾木村和喀纳斯村。
白哈巴村
图瓦人有语言但没有文字,因此没有留下自己民族的史志,当地的地方志上也很少有关于他们的记载。从历史记载来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之后,曾有三次大的西征,每次都要翻越了阿尔泰山,在“也儿的石河”畔休整,而“也儿的石河”就是今天的“额尔齐斯河”的古代称呼。“额尔齐斯河”从阿尔泰山下的布尔津县城边流过,在它上游30公里处,汇入它的一个重要水系正是风光旖旎的喀纳斯湖,成吉思汗的国师丘处机曾在此写下诗句“谁知西域逢佳景,澄澄春水一池平,这里的澄澄春水正是指喀纳斯湖。
喀纳斯景区
那么当时西征图瓦人是否就是蒙古人呢?为什么后来还要留下“图瓦”这个称呼呢?虽然,史书上并没有关于这段历史的明确记载。大多数图瓦人都认为自己和成吉思汗有关系,图瓦人家家户户都挂有成吉思汗的画像,但为什么这样做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的长相的确和蒙古人很相似,而且服装服饰和生活习惯也基本一致。
图佤族叼羊比赛
图瓦人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生活习俗,是中国现存稀有的语种,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与哈萨克语相近,因此图瓦人都会说哈萨克语。图瓦人许多人都信仰着佛教和萨满教,保留着完整古老的部落氏族观念和宗教信仰,会在每年的某一时间,举行祭天、祭湖、祭山、祭鱼、祭火等传统活动。
图瓦人祭火
图瓦人善于骑射、滑雪,豪爽的民风,居住的村落多数建在山清水秀、靠水背山、有着辽阔的大草原,譬如禾木村,就有着“东方小瑞士”的美誉。原木小屋,充满了图瓦人传统而又古朴的游牧民族特征。
图佤族射箭比赛
白哈巴村和禾木村,是著名的北疆旅行目的地,人们到北疆必须到达的村庄。尤其是禾木村,没来过禾木,就等于没来过北疆。在清晨日出东方时,浓雾弥漫着,如梦幻般飘渺景致,在傍晚夕阳西下时分,炊烟袅袅的村落景致,犹如一幅油画。早在1000多年前,图瓦的先民就已经在禾木村生活了,可以说是世居在此。
禾木村
禾木村的“禾木”一词本身就是图瓦语,指的是黑熊腰身上的肥膘,据说当初就是因为有两个图瓦人在这里打了黑熊,将腰身上的肥肉取了下来以示纪念,所以就将此地命名为“禾木”。到喀纳斯旅行,有机会一定要去探访图瓦人家,感受下图瓦人的生活。图瓦人热情好客,欢迎游客来访。这里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他们仍然过着放牧、狩猎、自耕自食为主的简朴生活。
喀纳斯景区
走进图瓦人的家里,地下铺着木板,有的还铺着毯子,摆放着茶几,屋内墙壁也会进行装饰,有的挂着毛毯或色彩鲜艳的布料,带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图瓦人家整体上仍基本保持着特有的比较原始的生活方式,但随着旅游的开发,游客的增多,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现代的生活方式被逐步接受。有些人家也用上了太阳能、洗衣机和一些日常的电器用品,有些还开起了汽车、拖拉机、摩托车。
图佤族妇女
一些现代生活生产用品在村里、在图瓦人家中随处可见。就饮食习惯来说,图瓦人的聚会离不开喝酒,大多都是自己酿制的奶酒。和一般蒙古人酿制奶酒的原料不同,图瓦人用的不是马奶,而是牛奶。一般蒙古人都是戴银首饰,可图瓦人却喜欢带金首饰,上面还镶嵌宝石。
图佤族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