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新疆姑娘,19岁时父母双亡,照顾6个弟弟妹妹长大,婚后,她和丈夫在已生育9个孩子的情况下仍然又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哈4个民族共10个孤儿,并且尽己所能将他们都培养成才。她就是阿尼帕·阿力马洪,是“新疆首届十大杰出母亲”“中国扶贫开发人物”“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国家级民族团结模范个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的获得者。
阿尼帕·阿力马洪老人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也想为别人撑伞
1939年,阿尼帕在蒙古国出生。17岁时,阿尼帕一家的回国申请获得批准,他们从蒙古国迁回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定居。1957年,阿尼帕嫁给了维吾尔族小伙子阿比包·马木特力,两人有了自己的小家。好景不长,阿尼帕的父母相继病逝,当时最小的弟弟不满1岁,照顾六个弟弟妹妹的重担落在了阿尼帕肩上。全家人的生活仅靠丈夫阿比包每月45元的工资,阿尼帕一边照顾弟弟妹妹,一边干杂活补贴家用,经常春天挖野菜,秋天捡麦穗、拾土豆换成面粉改善生活。
年龄最大的弟弟不忍心看到阿尼帕如此辛苦,主动要求辍学回家帮助姐姐干农活。没机会去上学的阿尼帕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宁愿自己多干些活,也要供所有她带大的孩子读书,她告诉弟弟:“我再苦,也要供你们上学,好好读书以后才能过上好日子!”
1963年,阿尼帕已经是2个孩子的母亲。同年冬天,哈萨克族邻居亚合甫夫妇相继因病去世,留下托乎提兄弟三人,3个不满10岁的孩子,从此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阿尼帕见此情景便对丈夫说:“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3个娃娃饿死……”于是他们收养了托乎提兄弟。
为了能让孩子们吃饱饭,阿比包辞去了稳定体面的警察工作。阿比包辞去工作后,当了一名铁匠,铁匠的工资比当警察时一个月多八毛八分钱,还能多买十几斤粗粮。除了当铁匠外,阿比包还兼职了一份宰羊的工作,宰一只羊的报酬是一副羊下水,在当时可以换5毛钱。一天晚上差不多能宰十几只羊,如果换成钱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他没有将羊下水换钱,而是都带回家给孩子们吃了。
为了补贴家用,阿尼帕也找了份清洗羊肠子的工作,清洗一副羊肠子是两毛钱的报酬。清洗羊肠子是份很辛苦的工作,需要在河水里一站就是大半天。春秋和夏天还好,河水不是特别凉。但是冬天的河水冰冷刺骨,为了清洗羊肠,她的手经常被冻得红肿发麻。因为阿尼帕不是正式工人,清洗羊肠的工作是计件的。为了多挣钱,阿尼帕便每天早上六点多就起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现如今,托乎提早已儿孙满堂。可当他再重提往事时,依然还是饱含热泪地说:“当时妈妈一家8口人,仅靠爸爸一个月45元的工资生活。而我们三个男孩正是长身体能吃的年龄,她们二老对我们三兄弟的爱,永远刻在我们心里。”
阿尼帕老人和家人一起拍摄全家福(2022年7月10日摄)
“妈妈没有嫌我脏,从此我有了家”
1977年冬天,阿尼帕又收养了王淑珍兄妹4个汉族孤儿。在回忆起被领回阿尼帕家第一天的情景时,已是中年的王淑珍每每总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那是特别寒冷的一个冬日,11岁的王淑珍兄妹四人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改嫁到了回族金学军家,不久,母亲又撒手人寰,兄妹几个便流浪街头。阿尼帕的妹妹在天寒地冬的医院门口发现了冻饿交加的小淑珍,便将她领回家。小淑珍一进家门,屋里正在玩耍的其他孩子全都捂着鼻子跑了出去,因为小淑珍身上衣服又破又脏,头上长满了头癣和癞疮,流着散着臭味的脓水,满脸污垢,整个人乍一看上去,没有一处是完整的。
看到小淑珍这个样子,阿尼帕那作为女人最原始的母性,最自然的舐犊之情油然而生,她心疼地一把把小淑珍揽在怀里,眼泪哗哗地流下来:“可怜的孩子呀,你原本该是在妈妈的怀里撒娇呀,为什么会成了这个样子呀,要是妈妈看到这样,会心疼的。”
阿尼帕烧了一锅热水,轻轻地将小淑珍浑身上下搓洗干净,换上暖和的衣服,给小淑珍做了一盘香喷喷的拌面。为了治好小淑珍头上的头癣和癞疮,阿尼帕从第二天开始,每天带小淑珍去医院上药。两个月后,小淑珍长出了浓密的黑发,复原了她那张清秀的脸。就这样,在阿尼帕这个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维吾尔妈妈的一抱一洗一治疗后,改变了王淑珍一生的命运,让这个街头流浪没人疼的孤儿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一份胜似亲生母亲的爱。
直到现在,人到中年的王淑珍依然留着过膝的长发,她说,是妈妈给了她这头青丝,她要用这长发见证和铭记这份无私博大的母爱。如今,王淑珍和女儿的户口还在阿尼帕妈妈的户口本上,结婚十几年了,丈夫的户口本上还是一个人,她真不想把自己的户口从这个大家庭中迁走,在妈妈这里能待多久就待多久。
命运不济,在王淑珍被收养的几个月后,她的继父又一病不起,看到几个衣不遮体的孩子蜷缩在一张破旧的毡子上,阿尼帕的心都快碎了,她默默地把王淑珍的哥哥和两个妹妹带回了家。1989年,王淑珍的继父金学军因病去逝,留下了金海、金花、金雪莲3个孩子,阿尼帕又义无反顾将这3个回族孤儿接到家里。
阿尼帕和养女王淑珍一起回忆往事时留下眼泪(2022年7月10日摄)
“多年以后,我们都成了妈妈的样子”
“妈妈,又有个孩子考上大学了!”
“妈妈,上次说的那个孩子成绩提高了!”
每次拨通电话,卡丽曼都会先给妈妈阿尼帕报喜。她口中的孩子们,是她的女儿,也是阿尼帕的外孙女伊丽曼班里的学生。大学毕业后,伊丽曼在新疆伊宁市的一所学校当老师。从清早催促起床,到帮助孩子们处理每天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再到晚上抽时间谈心,她既是学生们的好老师,也是孩子们的“好妈妈”。一次,伊丽曼发现有个孩子少有笑容,原来是因为她的母亲因病去世,姐姐、弟弟都在上学。伊丽曼抽出时间陪她聊天,周末邀请她到家里吃饭,再悄悄塞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后来,孩子顺利考上了大学,搂着伊丽曼哭着喊妈妈。
“是姥姥和妈妈教会我什么是妈妈。”伊丽曼不禁回忆起一段母亲小时候的故事。
“哈比扎,你来试试这条裙子,看看能不能穿?”听到阿尼帕妈妈的呼唤,站在一旁的卡丽曼愣住了。哈比扎原名王淑珍,是被阿尼帕妈妈收养的女孩。卡丽曼是阿尼帕亲生的长女,和哈比扎年龄相当、身材相仿。
“妈妈,这裙子真的是给我的吗?”哈比扎紧紧盯着这条时髦的花裙子,情不自禁地接过来。
“是呀,孩子,是给你穿的呀,好看吗?”阿尼帕妈妈慈祥地打量着她。
“可是,姐姐穿什么……”哈比扎话音未落,卡丽曼哇地一声大哭起来,转身跑出屋子。
阿尼帕追上卡丽曼,搂着她说:“孩子,你听我说,你是大姐,要让着妹妹。你有亲生父母,可是哈比扎没有啊!”卡丽曼难过得什么都听不进去,一整天没吃饭。妈妈没有责怪姐姐,但也不理睬她,直到她主动认错,妈妈才露出笑容。一个锅里吃饭,一口井里淘水,一个炕上睡觉。在卡丽曼童年的记忆里,自己的“兄弟姐妹”最多。他们有汉族的、回族的、哈萨克族的……
卡丽曼成家后,把女儿伊曼丽班里一个因为家庭困难要辍学的孩子接回家中照料。看着她们,她总会想起妈妈为他们盖被子,想起那条花裙子的故事……后来,卡丽曼资助的这个孩子被新疆医科大学录取,阿尼帕得知后特别高兴。
少先队员向阿尼帕老人献花
有妈的地方就有家
每年古尔邦节,孩子们都会尽量从各处赶回来。拖着那条不太灵便的老寒腿,84岁的阿尼帕走在院子里,叮嘱先到家的孩子把大铁锅刷干净,再把馕坑清扫一遍。
“外婆好!” “奶奶好!” “妈妈好!” “姐姐好!”
此起彼伏的声音回响在院子里。还有很多孩子的问候,潮水般涌向阿尼帕的手机。女人们劈柴烧火,男人们磨刀宰羊,阿尼帕亲手做的芝麻馕、油炸撒子、奶疙瘩摆了一桌子。
捧着热滚滚的奶茶,阿尼帕又一次想起了老伴儿阿比包。2008年8月,79岁的阿比包突发心脏病,在阿尼帕的陪伴下离开了人世。他们刚刚一起庆祝过50周年的金婚纪念,又为汶川地震灾区的孤儿献出了一份爱心。这一生,他们一起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一起淬炼出了金子般的婚姻成色,一起把小家庭的爱写成了一首民族团结的诗。他们的孩子都可以自食其力,虽然有的过得不富裕,但个个都有一颗火热的心。每当他们帮助过的陌生人想要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都会说:我们是阿尼帕和阿比包的孩子。
“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但还有很多家庭需要帮助。”在阿尼帕的呼吁下,青河县成立弘善爱心协会,各民族的困难群众找到了慰藉心灵的家园。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40多个孙辈儿围成一圈为阿尼帕唱起来。
阿尼帕的孙子孙女在奶奶用过的大锅前模拟做饭。阿尼帕曾用这口大锅做饭养育一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