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中华传统>>正文
薛云:文王《周易》对中华文明的主要贡献
2024-03-04 14:18:08
来源:中华薛氏网
作者:薛云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太史公曰:“文王拘而演周易”。

    据《中华文明与湖湘文化研究》(张蔚萍,刘德钦主编;胡宪忠,魏亚平副主编)考证:上古时代,虽然科学不发达,但古人很重视观察和研究自然界和社会上的复杂变化。从华胥、伏羲到炎黄,都观察和研究这种复杂变化之道,到了夏、商、周时期已经形成了有文字记载的学说,把这种变化的学说简称“易”。华胥族群在燧人氏时代首创了河图洛书,伏羲在此基础上又创立了“八卦易”,炎帝和黄帝吸取了伏羲八卦易的精华,进一步创立了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规律的道学。在八卦和道学的基础上,夏朝有“连山易”,商朝有“归藏易”,周朝文王在狱中作《周易》。

    一、 周朝“三太”与周易的来历、内容

    (一)周朝“三太”

    周朝“三太”,是周朝的三位母亲,分别是太姜、太妊、太姒。周之开国,基于三太。意思是周朝八百年历史,是三位女人奠定的基础。 这三位母亲的名字都有一个“太”字,太姜、太妊、太姒,是周朝三位开国先君的夫人。她们都是母仪天下的典范,她们生养的儿子全是圣贤,并辅佐数位君王开创太平盛世。她们是夫君的良佐,是胎教的先祖,是以贤德化育千秋百代的女圣人。后人为了纪念这三位圣母,合称这三位圣母为“三太”。

    太姜是有邰氏的女儿,端庄美丽,性情贞静柔顺,作为周朝先祖太王的夫人,生了太伯、仲雍和王季三个儿子。她以身教导儿子,三个儿子从小到大,在品德行为上都没有过失。而且太王每遇大事,都和她商量,她从没出过一个坏主意。太王钟爱王季的儿子姬昌,兄弟俩一起逃到荆蛮之地,这成为华夏史上兄弟礼让友悌的千秋典范。这一切都是母亲太姜对儿子的影响。太姜以“贞顺”的品质,成为周朝最贤德的妇人。

    太妊是商末薛国贵族挚任氏的二女儿,是王季的正妃,文王之母。她庄重诚一,聪慧善良,生性温顺典雅,凡是合乎仁德才会去做,长大后嫁给王季。她仰慕婆婆太姜的美德,凡事遵循礼仪,宫廷上下肃穆祥和。太妊端一诚敬,惟德之行。怀文王的时候,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立而不跛,坐而不边,笑而不喧,怒不高声;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以保持仁爱祥和之心,让胎儿受到良好的孕育。古人曰:“心安则胎安,气躁胎不宁。”她的一言一行都遵从礼仪。胎教乃孩子先天之本。太妊从身、口、意三个方面全部做到清净无染,所以文王生而圣明,教一识百。自此以后,胎教在我国引起广泛的重视。可以说,太妊是中国胎教第一人,也是有史料记载的世界胎教第一人,太妊为后世之母留下了宝贵的胎教方法。为此,宗周诗人歌颂周朝的功业,最先想到的是太妊。《诗经·大雅》中的《思齐》开篇说:”思齐太妊,文王之母。”

    太姒是周朝的第三位圣母,传说是莘国国君的女儿,貌如仙子,德配天地,是文王的正妃,武王之母。周文王是历史上著名的笃行仁义、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具备圣智慈慧的君王。中国最早的诗歌《诗经》首篇《关雎》,前四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写周文王与太姒情定洽川的故事。在古人看来,夫妇乃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这首是单纯直白,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把文王与太姒的爱情描述得浪漫而又唯美,达到琴瑟和鸣的最佳境界,也成为男女之好的千古绝唱。 “思齐太妊,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太姒具有祖母太姜的端庄美丽、贞静柔顺;又能效仿婆婆太妊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她具有前两位圣母的所有美德,为文王生下十个儿子,十个儿子中武王和父亲文王一样圣明,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第四个儿子周公是中华礼乐文明的奠基人,周公建立的礼乐文明不仅对华夏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后人尊称孔子为“至圣”,尊称周公为“元圣”,由此可见周公之才之美!

    母亲是生命的源头,源头清洁,水流不浊。周朝三位君王之妻都是以贤德来培养接班人,养育的儿子全是圣贤。周朝八百年历史,与这三位女子的功德分不开。后世为了缅怀这三位女子对世间的功德,对有德行的妻子称为“太太”直到现在。这也是中华太太文化的由来。

    (二)周易的来历和基本内容

    周易是周文王在狱中所写,把“易”的内容系统化、理论化、形象化,形成《易经》。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写了《道德经》,丰富发展了“周易”中道和德的思想。孔子编撰整理六经,把《易经》排在主要位置。后来,人们把《周易》称为《易经》。完整地讲,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大部分,核心是周文王写的《易经》;《易传》是春秋战国时期学者对《易经》的注释和解译。

    《易经》是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学问,有人称它是古代哲学之源。所谓“易”,指变易、简易、不易,其核心是变化之义。“经”是实践经验之总结和理性认知,只有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知,才能称为“经”。“经典”,是后人对周易等优秀传统文化代表著作的尊称。

    《周易》的内容很丰富,涉及天文、地理、人文、哲学、社会、农耕等方面,其基础是八卦,所谓八卦,就是将自然界的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八种现象用符号加以表述,简称乾卦、坤卦、坎卦、离卦、巽卦、震卦、艮卦、兑卦,这就是八卦的核心内容,也是《易经》的基本内容。周文王的贡献就是将八卦推演为64卦,384爻,以象、数、理、占来推演变化。主要是以象导理,以数导占,这就是周易的变化之术。《易经》的核心内容是论阴阳变化,讲五行对应,演太极平衡。《周易》不仅将先祖创立的八卦学说进一步深化,而且对八卦论述的内容有了新的丰富发展,因而比原八卦和连山易、归藏易更具有实践操作性,使其更能广泛传播于世。

    二、易经乃中华文明之源

    《周易》是文化之根,大道之源,群经之首,万法之宗。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源源不断地从《易经》之中寻找原动力,从伏羲创立八卦开始,三皇五帝尊易,以易为指导探索自然,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易学成为中华文明的源流。

    何谓文明?《周易·賁·彖传》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这是“文明”一词,在中国文字记载中首次出现。是说刚柔(阴阳)相互交错,这是天文;得到文治教化而至于礼仪,这是人文;这句话阐明的是“天人合一”的道理。“以文明人” ,即人的行为要合乎道德的要求,其意就是“以文明德”。所谓“文明” ,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有益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的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

    何为中华文明?我们平时所说的华夏文明,就是中华文明。华夏文明的思想核心是神道设教,礼乐教化,严华夷之辨,推崇仁义礼智信。相传五千年前,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的华山与夏水之间分布着许多部落,比较重要的有炎帝和黄帝部落,炎黄两部融合成“华夏氏族”,即为“炎黄子孙”。2000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开展了“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工程”, 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一个新的或重新的认识。其认为在今天中华文明控制和影响的区域内,至少存在着六个独立的区域文明:“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区域;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区域;以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区域;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区域;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一线的中轴南方。”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通过“类型学”的方法,提出了“区系类型理论”及“古代古城古国”文化起源发展模式,由原来中华文明起源的“一元论”变成了“多元论”,开启了中华文明研究的新时代。易学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根本。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文明是文化的升华。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谁能来代表?全世界至今还没有一本经典能够有五千年的历史。西方的《圣经》只有两千年历史,阿拉伯的《古兰经》也只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印度的《吠陀经》虽然古老,也不过三千多年的历史。只有《易经》能够代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一部《周易》,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现象学。”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说:“要了解中华文明,就必须理解这一文明的思想根基,这要追溯到中华文明形成之初,以寻找当时建立的思维和观念对后世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呈现中华文明的核心要素。”

    博大精深的易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易经》与中华文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文明发生、发展、定型的整个历史过程。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结合,而《易经》构成的文明行为与特征,就是道德礼仪、诸子百家、五常、六经、语言、文字、信仰、家、国等。《易经》从始至终伴随着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经历了伏羲、神农、黄帝、文王、孔子五位圣人。中华人文始祖伏羲,“一画开天”始作八卦,成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到三皇之一的神农氏创立《连山易》;从五帝之首的黄帝创立《归藏易》,到周文王姬昌演绎《周易》 ,从孔子及其儒家弟子全面阐释《周易·古经》作《易传》,从而建立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东方文化和文明体系。

    《易经》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结晶,是东方乃至世界人文文化的基础。其含义是用刻画数字的符号表现天地自然的变化之道,其实质内容主要来源于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与天地自然的关系,从而认识和掌握自然、社会、和人三者的关系。《周易》是人类目前可以见到的第一本系统文字著作,对中华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自然科学与理论实践的根源。它以深邃的构思和超凡的远见,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文化、历史、医学、天文、地理、人伦、数理、生物学、文字学、宗教等领域。《周易》产生了一整套完整体系的中国哲学方法、思维方式和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其对中华文明的创立、奠定和弘扬起到了开创作用,同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周易》对中华文明的三大贡献

    (一)大一统文化,来自于易经最为拿手的顶层设计。

    1.亢龙有悔: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顶层设计。什么是顶层设计?就是中国文化的最大特色:大一统。最通俗的解释,就是一生只做一件事,干一行爱一行,把热爱进行到底。这是个最简单的道理,但是真正做到很难,因此做到的都了不起。举凡成功人士,第一知道做什么?第二知道怎么做?怎么做呢?易经第一卦,从“潜龙勿用”开始,到“亢龙有悔”结束,6个道理讲清了,6个选择就摆在那里……何去何从?你自己掂量着办,进可攻退可守;关键是内功,成败在选择;回旋的余地很大,弄不好一地鸡毛的可能不小。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看你的造化:从潜龙勿用到飞龙在天。先给出结果,这就是顶层设计。从起点到终点,用一条龙六次蜕变,比喻一个人在60岁前的六个阶段,还可活学活用在“个人简历”的任何一小段,都只是“亢龙有悔”这一个结果。这个结果,统一了所有人。因此是大一统:一个模子里抠出来的中国人,统一思想,统一文化,统一行动,统一步伐,统一意志。

    2.天地定位:每一个部落、公社、国家的顶层设计,天地,就是乾坤;天地定位,就是乾坤朗朗:每一个有了顶层设计的中国人,如果走到一起,形成集体,抱团取暖,结果:就与江河同在,与日月同辉,江山一统,千秋万代永不变色。太极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做的顶层设计是:从“无极生太极”算起,干到最后,做到最好,爬到最高,是“太极复无极”……如何取舍?你自己说了算,反正全中国人民的眼睛都亮着呢,心里头跟明镜儿似的,手里头有的是同一把尺子:从兴旺发达到消声匿迹,差在太极还是无极上。当初楚汉相争,项羽“太极复无极”。真正原因大家讨论了这么多年,只有用易经世界观才能得出唯一正确的结论,并且非常简单——与出身底层的刘邦相比,项羽不是“无极生太极”。出身贵族的他,远不是走投无路、穷则思变的“无极”。因为“无极生太极”通假,不纯粹,不是从最底层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上来,当然也就不可能扎实的踏实的务实的走下去。从这样的角度来分析他在“鸿门宴”上的犹豫、疑惑,只说明了一个道理:不无极,无太极,难取舍,怎正确?避免“太极复无极”的悲剧,易经给出锦囊妙计。中国工农红军从雪山草地中走出来的时候,胜利的天平就已经完成了倾斜:无极生太极。太极是天,无极是地。无极是底层,是潜龙在渊的水下很深入的地方。事实证明,愈是在基层扎根,总是把最基本的国情、民情吃透,就总能看到天上的亮儿,愈是能够找到前进的方向。天地定位,乾坤大挪移,就有了例如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胜利。将革命进行到底,改革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其意义是:让自己无极,然后让无极再生太极。第一不做亢龙,埋头做最好的潜龙;第二避免太极复无极,把太极清0,做底线思维,做负面清单,找自身问题,做最好的自己——从终点又回到起点:吾日三省吾身;永远不要高高在上,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完成大地对天空的畅想。什么是中国大一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人做出的最优化的顶层设计:人民利益第一,人民幸福唯一,为人民服务统一。这其中,幸福,是个无止境的事情;人民幸福,为人民服务无上限,于是,就做一个潜龙、惕龙、跃龙的“无极生太极”的系统工程——谁与人民为伍,谁太极!

    (二)大农耕文明,易经提供了最有力的闭环设计

    1、中国国家地理,是个闭环。闭关锁国,是对中国的一个批评。但辩证的看问题,人文常常是由地理决定的。中国的北面是沙漠,西面是世界第一高山,东面是大海,东西南北中的内核,是金木水火土:好东西都在自己家里头,啥东西都有非常全乎,别人别说是来抢,想看都看不到。四个字:得天独厚。闭环的闭,是封闭:关起门过自己的小日子,老百姓追求的是三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轮到鲁迅先生则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后者写作,前者干农活。被批评为固步自封的同时,更注重的是个人修养,这才是真正的德行上的进步。

    2、大农耕,也是个闭环。太极八卦:严谨的工对的无缝衔接+时间与空间的排列组合=中国农村社会的农业科技创新的农民辩证唯物主义。农业、农村、农民,后来是三农问题,原来却是优势,优势于全世界所有地区和国家:

    大中原。其中华北平原的平,绝无仅有。国家治理在农业上的投入,首屈一指。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者,把中国文化中的“天下式思维”推演到极致。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450万平方公里的中原大地,脚下有地,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心里不慌:带来战略定力,锚定国力,强化内力,挖掘潜能,工于心计。中国人遂成为全世界最特殊的一群:不焦虑。大农耕。北宋时期,中国年人均粮食高达1400多斤。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在大中原上演的大农耕好戏连台,加之丝绸、瓷器、茶叶、香料,成为对外贸易头牌。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把大中华文明播撒世界。富饶的国度,中和的农民,在易经太极熏陶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常常表现为——与世无争;主观内省;心平气和;不极端、不冒尖、不走样、重五谷、尚自然、止于至善。

    3、易经,打造了中国大农耕的闭环系统。首先是一个闭环的国家地理;其次是专事农业的大农耕时代;再次是伏羲在自己的村子里,从微观但宏观,为大中国作了个八卦;最后,这个八卦,为了中国大农耕做了技术处理:目标(乾天):多打粮食任务;(坤地):侍弄土地人才;(离火):知识更新机制;(坎水):兴修水利成本;(巽风):勤俭节约技术;(震雷):改进工具要领;(艮山):作物轮作方法;(兑泽):精耕细作高产。伏羲做八卦,以大农耕为太极,在人口再生产、养殖渔猎发明、房地产开发、农村组织设计(社稷)直至天气预报、自然预警、灾害防治、瘟疫控制等所有方面,构筑了科学的严谨的周到的全面的——闭环系统。

    (三)中国文化炉火纯青,易经提供了自动生成机制

    1、易经本身,就是一部自动生成的超级精密仪器。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中国人这里,哪怕是一双最普通的筷子,都可以出神入化,阴阳互根,蕴含了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辨。简单如筷子,复杂到36计,最普通的百姓,最伟大的哲人,因为易经作为思想武器,都可以见微知著,工对考究,匀称和谐,大美其美。可以不读易经,不一定专攻太极八卦,但是因为易经世界观——第一大农耕属性,第二大一统理念,第三自动生成系统。所以在中国,一边是锲而不舍同时却见好就收,一边是励精图治但同时难得糊涂,中国人讲究的是左右逢源,追求的是游刃有余,强调的是中庸之道。中庸,就是用中。就是大音稀声,大巧若拙,大象无形……这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聪明,聪明到了无以复加的境界;优秀,优秀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把易经作为大盘,自动生成了中国文化三大元素:一是阴阳,二是八卦,三是太极。易经作为四书五经之首,时间最早,成就最高,带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井喷和爆棚。当年,孔子去拜访老子,回来后于50岁起开始研易,因为一脑袋扎进去着了迷,竟然韦编三绝。最后,在周易的基础上做《十翼》,丰富了易经文化宝库。还是那句话,阴阳、五行,是传统文化的魂魄,易经是这个文化的大盘。

    2、以易经为大盘的三大文化系统:

    (1)传统文化第一系统:治国理政。

    以孔孟之道为内核的,将儒墨道法融于一炉的政治主张、治国方略等,都可以从第一是易经的阴阳、第二是八卦的对应、第三是太极的虚实中感受真理的味道,找到科学的依据。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度里,政治上必须实行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愈多元,愈一元。

    (2)传统文化第二系统:改善民生。

    以有巢氏、遂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为代表的的科技创新大师为先导,以《齐民要术》等四农全书为代表的农业科技为主体,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药为辅助的这三个文化资源,整合为中华民族的民生改善系统,都可以从伏羲作八卦的动机,来发现中国人独有的家国天下情怀。伏羲作八卦的目的就一个,改善民生。八卦,可以天气预报,可以寻医问药,可以农耕渔猎,可以婚丧嫁娶,可以问卜吉凶,可以顺应自然,全是民生内容的民生改善办法与出路。伏羲,很像是驻村第一书记,是典型的百姓劳动致富的带头人,是后来中国四大发明的先祖圣人。

    (3)传统文化第三系统:文化自信。

    首先,是汉字、诗经、书法、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资源整合的中国语言文学大系,以史记、24史等为代表的中国史学大系,易学均深谙其中,提纲挈领。

    其次,是雕塑、舞蹈、绘画、音乐、器乐、武术、太极拳等资源整合的中国文化艺术大系,太极均贯穿其中,如影随形。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薛顺平:最早的“中国”在何处(图)
·下一篇:薛云:周公礼制对中华文明的重大发展
·薛云:儒家文化对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
·薛云:周公礼制对中华文明的重大发展
·薛顺平:最早的“中国”在何处(图)
·布衣学者裴洁:黄河文化与中华文明
·薛云:道家文化对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
·高擎未来人类文明大旗的民族,应会是谁?
·乔望键、赵改玲、行新民:韩愈故里孟州市被命名为“河南省韩愈文化之乡”(组图)
·全球姜太公后裔寻根(筹)工作委员会启动会议简报
·粥到老人心,幸福万家人,新年送福启动仪式(组图)
·忽培元:远古文明一道绚丽曙光——序长篇小说《岐黄传》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薛云:儒家文化对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
薛云:周公礼制对中华文明的重大发展
薛云:文王《周易》对中华文明的主要贡献
纪念东北老航校成立78周年座谈会在香山革命纪念馆成
一个有温度的好领导——记浙江省文化厅原厅长杨建新
铭记历史 再创辉煌——纪念东北老航校成立78周年(组
李波人:在魏风楼部队工作回忆
王传利、朱思远:毛泽东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
薛顺平:最早的“中国”在何处(图)
美丽新疆的“云中部落”——中国图瓦人村落(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