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等珍贵信息,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以来中国北方地区地球演化及生物与人类进化历史的“天然博物馆”。虽经过了百余年的科研探索,泥河湾地区仍然不断有新的发现。
2023年4月,泥河湾管理中心根据附近村民提供泥河湾保护区郝家台分区鹿角梁一带发现了零星化石的线索,追踪到化石出露的原生层位,因周边土层风化严重,加之雨水冲刷等自然现象,已造成部分化石暴露于地表,在省林业和草原局的大力支持下,立即启动了化石抢救性发掘相关工作。
在发掘过程中,为确保发掘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聘请在泥河湾连续考察研究52年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员卫奇担任技术专家,对化石原生地层进行了探坑勘察。
截止目前,抢救性发掘工作基本结束,化石集中分布在胶结不很坚实的灰色粉砂质粘土和棕色粘质粉砂土层中,埋藏密集且相当破碎、异常疏松,经加固处理技术共出土了犀牛、野牛、羚羊等种类众多的动物化石,并发现了古人类活动遗迹及各类石制品34件。尤其是出土了科学意义不亚于草原猛犸象头骨化石的三趾马牙齿与肢骨化石,地质年代在190万年左右,不但填补了泥河湾动物群中三趾马化石较为少见的局面,也是泥河湾保护区目前发现并收藏的唯一一件三趾马化石标本;同时,出土的8件裴氏板齿犀牙齿化石,对于研究裴氏板齿犀的形态和地理环境的适应提供了难得的化石证据材料,也使泥河湾盆地成为研究裴氏板齿犀演化及其生态环境变化不可忽视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泥河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和《自然保护区保护条例》等为主要内容,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在保护区内的村镇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化石保护的知晓率,为化石保护营造了良好氛围。下一步,泥河湾管理中心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强化化石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全力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古生物化石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