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畔,虞山之麓,三九年的寒冬,36个伤兵病员,高举共产党的旗帜,在暗影笼罩着的鱼米之乡,埋着头流着血啊流着汗,辛苦地耕耘着被野狗蹂躏着的田园,你的威名震撼了江南,你的钢刀刺破了敌人的心房……”这首名为《你是游击兵团》的歌曲是新四军6师18旅52团的团歌。红色经典让我对现代京剧《沙家浜》更有所了解,今天读来仍然让人激动感怀。引用原文,就是想从这段历史中感悟得人心者得天下,与读者一起来感悟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红色文化”旅游很红火。前些年,随着一部样板戏与一个“阿庆嫂”,沙家浜红色文化旅游做得风生水起。作为洋沟溇、张家浜、渡船头三大战役发生地的相城区,将在江抗重地消泾村开工建设阳澄湖抗日斗争纪念馆,其中当然也少不了相城“阿庆嫂”的身影,事实上,当年在水乡为抗日做出贡献的女性是数不清的。
记取阿庆嫂,温故沙家浜。摆开八仙桌,铜壶煮三江。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客走茶就凉。人物性格最为鲜明丰满的艺术形象是阿庆嫂,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也是阿庆嫂。随着现代京剧《沙家浜》的广为流传,“阿庆嫂”的名字家喻户晓,尤其是《智斗》这一经典唱段中,“阿庆嫂”“沉着机智有胆量”,“舍己救人不慌张”的艺术形象,成为人们心目中巾帼英雄的典范。于是,“这个女人不寻常”!一个历史悬疑问题就来了,阳澄湖畔究竟有多少“阿庆嫂”?
在常熟市董浜镇政府修订的《董浜镇史》上,只有短短的几行字记述了一位叫做“陈二妹“的事迹:“陈二妹,革命烈士陈关林的妻子,曾和丈夫一同开设涵芳阁茶馆,作为我党的地下交通联络站,丈夫牺牲后,她带着一儿一女坚持斗争,直到抗战胜利!”好强的陈二妹从没说过自己是陈二妹,只享受“陈关林烈士遗孀”的规定待遇,从没有对组织上提出过其他要求,直到1996年7月18日去世。
在剧中,胡传奎说阿庆嫂将他在,水缸里面把身藏”,这实际上是一种移花接木的艺术手法。陈二妹没有救过“胡传魁”,但却用同样的方法救过一个被伪军追赶的游击战士脱离虎口。陈二妹为革命失去了亲人,不但救助了几十名战士,还保护过抗日名将谭震林将军一家,并结下了几十年的深厚情谊。丈夫陈关林牺牲后,只有28岁的陈二妹拉扯着7岁的儿子和谭震林5岁的女儿,继续为新四军做了大量工作,直到抗战胜利和全国解放。后来,陈二妹老人回忆说:“当年我照料过的伤病员何止像戏里写的只有18人,有好几十呀!解放后都失去了联系,只有谭震林回来看我……”
1982年5月,谭震林将军和夫人葛慧敏一同来到常熟,见到了分别40多年的陈二妹。谭将军紧紧地握着陈二妹骨瘦如柴的双手,激动地对大家说:“你们知道吗?这就是真正的‘阿庆嫂”,葛慧敏在一旁对陈二妹说:“二妹,你是我们谭家的恩人”。
《苏州日报》孙月霞撰文:其实,谭震林同志来苏州视察时曾感慨地说:“要说戏中的阿庆嫂究竟是哪一个,谁也说不上来。因为在抗日战争年代,常熟、沺泾、湘城到处都有我军我党的地下情报站,有数十位像戏中那样以开茶馆、小吃店为掩护的阿庆嫂。”当年阳澄湖畔之所以涌现出了如此多的“阿庆嫂”,就是因为党在土地革命与抗日战争时期与人民结下了深厚感情。你为群众抛头颅洒热血,群众自然为你舍小家保大家。
……阳澄湖畔的碉堡楼、交通联络站如今已悄无声息的掩隐在一个个的农家小院中,早已失去了血雨腥风抗战年代的实用功能。但是墙壁上一个个洞眼仍然在无声的提醒着我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上善若水任方圆,厚德载物已成刚。党的群众路线就是那润物无声的涓涓细流,是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愿“静水流深、善政长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