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风呼呼地吹着,
月光明明地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被学界誉为“中国白话新诗第一人”的沈尹默。现代诗《月夜》被认为是中国新诗史上第一首散文诗。1918年刊登在五四运动时最重要的杂志第4卷第1号《新青年》上,后入选小学课本,作者便是沈尹默。诗,清新质朴,含而不露;重意境,重气质,于细微中见精神。犹如一幅白月夜图景,霜、风、月、树、我等事物,动静结合,明暗对照,同时注意韵脚和节奏,表现出一种自由独立的精神。千人眼里有千意,读完诗,有人咂摸出相爱之人要独立的味道,有人闪现出人与时代抗争的激昂,还有人品味出“我”已经站起来,不再跪着……
诗人、书法家沈尹默,别号也叫鬼谷子,大概不是巧合。陈独秀曾批评沈尹默“字则其俗在骨”沈尹默是新文化运动的骨干力量,其积极的姿态和高水平的创作,赢得了人们的赞誉。早年二度游学日本的沈老,归国后先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和校长、执教于辅仁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他的书法用笔挥洒自如,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笔墨跌宕起伏,浓淡相间,有欧阳询之神韵,带赵孟頫之骨肌,深受众多文人墨客的赏识。“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著有《二王法书管窥》、《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等;出版有《沈尹默法书集》、《沈尹默手书词稿四种》、《沈尹默入蜀词墨迹》等,约20种书法集;诗词著作有《秋明室杂诗》、《秋明室长短句》等。
上海解放,陈毅市长拜访上海高级知识分子,第一个就去沈尹默家。毛泽东托陈毅带去5000元以褒奖沈尹默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和对五四运动贡献。沈说:五四以来那么多同志都故去了,主席的钱我不敢收受,能不能把这钱捐给人民政府成立一个“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为祖国文化事业出点力。不久,沈尹默将自己的儿子介绍进上海“文管会”,每月工资300元。
五十年代大陆批判胡适,大小会议笔伐口诛,沈尹默在五四时期和胡适一起编辑《新青年》,与胡熟悉,有人要沈尹默发言。沈记得胡适曾对自己的新诗《月夜》备极推崇:“几百年来哪有这样的好诗!”沈尹默慢笃笃地站起来说:“某日去胡适家,看见他桌上书堆得像柴爿一样高,胡适埋首其中,抄写不息。” 轻轻说完这一句,沈尹默作势喊道:“这个样子,难道是做学问的吗?” 这样沈老先生也算立场坚定,而且爱憎分明——虽然,同志们不知道他批判胡适什么东西。
五十年代中,二十年代的大教授沈尹默曾问毛主席:“现在,各民主党派都来要我参加他们的党,我不知如何是好。您知道我也是个喜欢发表意见的人。为此,您看怎么好呢?” 毛主席很开心,笑着答道:“党外好!党外好!”沈也很开心,比毛主席还要开心。从此沈尹默就做一个无党派的民主人士,“无党派”也是党派。
沈尹默先生的一生,无疑于书法的成就最高,正行草书,无所不工。他的书法成就得益于博采众长,转益多师。 1959年,沈尹默前往北京出席全国政协会议,他和潘伯鹰一起见到毛主席並问:“现在有人讲,用毛笔写字比较慢,工农兵使用钢笔方便工作和学习;也有人讲,毛笔字是门艺术,艺术多一门总比少一门好,我水平有限,请教主席,艺术多一门好还是少一门好?”毛主席答:“多一门比少一门好。”他回上海即向有关领导汇报、宣传毛主席的意思:书法是一门艺术,艺术多一门比少一门好!毛泽东的意思最有意思,1961年4月,中央批准在上海成立《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沈尹默任主任委员。当时,要成立这种研究会,很难。中国书法艺术的复兴和发展,沈尹默功莫大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