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之“静”自从毛传:“静,贞静也。女德贞静而有法度乃可説也。”以后,历代学者多从此说。后清代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认为“静”为“靖”之假,古释“静女”为“善女”。五四运动后的学者如顾颌刚、魏建功等也多释为“幽闲”、“静默”等,唐•孟郊《静女吟》:“艳女皆妬色,静女独检踪。”鲁迅《野草•一觉》:“红颜的静女正在超然无事地逍遥。”似又回复毛《传》故训。唯鲍昌《风诗名篇新解》:“‘静’应为‘靓’之假借。《广韵》‘静’音‘疾’”清代学者王先谦在关于《后汉书•南匈奴传》中“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一句的补注曰:“靓同静。”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进一步明确指出:“靓者,静字之假借。”如此说来,“靓女”早于《诗经》已有。现在人很讲究“靓”,以为“靓”是个很时尚的新词,其实在《诗经》的时代,就已经有“靓”了,就已经讲“靓”了。这里的“静女”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靓女”。其实,《诗经》作品本身就有内证的。《郑风•女曰鸡鸣》里说“琴瑟在御,莫不静好”,“静好”大约是同义反复,“静”便是“好”的意思。汉乐府《陌上桑》里说“秦氏有好女”,这个“好女”的“好”,大概也只是说模样儿长得好。以“靓女”译“静女”不为过,当再传神不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