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白鹿原》的创作时他说:“这是连我自己几乎都不敢相信的一次顺畅的写作,从1988年清明前后,到次年的元月完成草稿,50多万字写满了两个厚厚的大16开笔记本……”《白鹿原》在文学评论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和好评,也得到了读者的喜爱,但是,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白鹿原》一直遭受着不公平待遇。1997年5月,在天津评“八五”(1991-1995)优秀长篇小说出版奖时,《白鹿原》落选;在“国家图书奖”评奖活动中,《白鹿原》也落选了。《白鹿原》好的消息是赢得了第四届(1989年—1994年)茅盾文学奖,这应该是众望所归的事情。1997年12月7日揭晓的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评选活动中,开始并未进入候选之列。据何启治先生回忆,“当时,在23人专家审读小组顺利通过,却在评委会的评议中出现了不小的分歧。最后,老评论家陈涌的明确支持,为这部作品入围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当时评委会负责人打电话给陈忠实,转述了一些评委要求他进一步修订作品的意见。这些意见主要认为:“书中关于政治斗争的若干描写可能引起误解,应以适当方式予以廓清;另外,一些与表现思想主题无关的较直露的性描写应加以修改”。对此,陈忠实作出了适当妥协,删改了两三千字,并于1997年11月底把修订稿寄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12月推出了修订本。就这样,《白鹿原》获得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而陈忠实则于1998年4月20日,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台。
虽然在《白鹿原》之后,陈忠实还继续出版了他以前的小说,但无论怎么样,都是无法与《白鹿原》相媲美的。也许正如陈忠实所言,这是一本死后可以当做枕头枕的书,而这本书,也熔铸了他将近二十年的心血,真可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廿年辛苦不寻常”啊。范曾在读完《白鹿原》后,称为“一代奇文也。西方之欧西,虽巴尔扎克、斯坦达尔,未肯轻让”。著名演员濮存昕曾在话剧《白鹿原》里饰演男主角白嘉轩,他对陈忠实的印象是:他的眼睛具有一种穿透力,仿佛能看到你的内心。我知道,这种穿透力来自于他艰辛备尝的人生体验,来自于他脚下关中平原那坚实厚重的土地……笔者心里期待着这部巨著上视,也期待着再一次卷起阅读《白鹿原》的强风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