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姚老庚(广西融水苗族县林业局木材检查站)>>正文
古老的屏风艺术感触
2014-05-19 10:52:51
作者:姚老庚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屏亦称扇屏。原为用于遮挡、装饰的实用物,通称屏风。是我国传统室内障蔽器具,其正面多粘贴绢画。而屏条是在立轴的基础上,将竖幅形式与屏风相连的特点结合在一起的、以套或组为单位的独立装式搭配。屏主要分为条屏和通景屏。为古时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种独特家具,所谓“屏其风也”。屏风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由来已久。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遮拦、协调、点缀等作用。其巧妙之处,在于使有限的空间不致于一览无余。它与古典家具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成为家居装饰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宁静之美、艺术之美。精湛的屏风融浮雕,书画艺术于一体,为中国独创的古老艺术品。

    起初我们先祖的家居陈设是非常简洁的,随着社会变革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起来,而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家具中的屏风制作也应运而生了。最早大多放在床后或床侧,后逐渐由固定的发展为活动的,灵活的式样和功能也不断出现了各种变化。屏风的诞生,开始是专门设计于皇帝宝座后面的,称为“斧钺”。它以木为框,上裱绛帛,画了斧钺,成了帝王最高权力的象征。史料中也有记载:“天子当屏而立”。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屏风开始普及到民间,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了人们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屏风的产生,与我国建筑及传统文化有关联,旧时的土木结构建筑虽气势宏大,尤显空荡松散,是为遮风才创制。其制作精致秀美,纵观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立式屏风、折叠式屏风等。后来出现了纯粹作为装饰的插屏,它娇小玲珑,独树一帜,饶有趣味。古时,王侯贵族的屏风制作非常讲究,用了云母、水晶、琉璃等材料,在镶嵌工艺上,用了象牙、玉石、珐琅、翡翠、金银等贵重物品。这种具有遮掩、美化居家作用的艺术品,由此上升到可谓极尽奢华的境界。然而,文人雅室及民间的屏风制作大都崇尚实用朴素。而这种大有陈设素屏者,雅观、大方、朴实的风格亦不失为美之佳品。自魏晋以来,此风大盛。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作《素屏谣》曰:“当世岂无李阳冰篆文,张旭之笔迹,边鸾之花鸟,张藻之松石,吾不令加一点一画于其上,欲尔保真而全白。”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表明了其对素屏的崇尚之意。古诗“绕屏山烟树,何处是家乡”就是描写屏风的精妙。民间的素屏与帝胄之家的华屏相比,真是别具一格而韵味悠闲。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唐代诗人李白:“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李贺《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把屏风作为一种美的器物统称代名词。湖北隋县出土的战国时期漆木雕座屏,雕刻有微妙唯肖的蛇、蛙、鹿、雀、凤等动物以及彩漆描绘的花纹图案栩栩如生。在马王堆出土的大量汉代漆器中,就有油漆彩绘屏风,长方形,下有足座承托精雕细刻。山西出土的北魏时期的山水景物、人物故事彩绘屏风更是图文并茂耐人寻味。

    屏风的种类丰富多彩,从形制上划分有围屏、插屏之别:插屏,多为单扇亦称座屏,形如立镜,下有座架,屏面插入底座。形制比较高档复杂的还配有顶帽,底座配站牙,组合而成,气势宏伟,又便于移动、拆装。也有屏面和底座为一体的,但大多是小型的。如折屏,又称曲屏。由多扇连接组成,并可折叠。造型上也有平板和落槽之别。一般为双数组合,如四扇屏、六扇屏、八扇屏、十二扇屏等,每扇之间以挂钩、反铰相接。摆放时可曲可直,开合自如,可宽可窄,比较灵活。又如挂屏,顾名思义即悬挂于墙壁之上的挂屏。大多为成对、成组成条幅式,也有扇形、桃形、菱刑、梅花形的。再如炕屏,即在炕上安置一幅小型屏风,作为装饰之用,故称炕屏。也有的床榻将围子设计制作成屏风格式作为隔离遮拦。桌屏,亦称砚屏,是摆放在桌案上的小型屏风更是别具特色,也是宋代以来骚人墨客比较普遍使用的装饰摆件。其形式又有镂空式、封闭式、镶嵌式,透明、半透明等款。从题材上划分:除历史典故、文学名著、宗教神话、民间传说、山水人物、龙凤花鸟、珍禽异兽外,还有一种博古屏风。从题材上讲,“博古”与广泛采用的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相比,以古香古色的器皿及精美配饰件为主题,多配以插花,别有一番书卷气,高雅别致。难怪柳永《迷神引》诗曰:“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真乃“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好一个“六曲连环接翠帷,高楼半夜酒醒时。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也莫怪诗人李商隐有此诗作留存,从寓意上讲,有“论古不外才识学,博物能通天地人”之意。尽管中国传统的屏风工艺五花八门、名类繁多,可古人还是对屏风情有独钟。因为它融实用性、欣赏性于一体,既有美学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它的美学价值除了体现在屏风自身的材质、工艺技巧上,就是在屏风上作画题诗,赋予屏风以更浓郁的文化底蕴及精深的美学内涵。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先生,你可知道妓女也曾被称为先生吗?
·下一篇:从“短信门”事件中谈古代女子如何对付性骚扰
·漫游融水县元宝山醉笔拾掇
·家乡的糯米酒、油茶甜醉千年
·大理蝴蝶泉诗楹联集萃赏读
·源自大山恩赐的灵芝正欲破土而出
·赏读三首情趣盎然的咏蝉诗拾掇
·闲来为大苗山游客撰联请笔
·漫游广西大苗山元宝山醉笔拾掇 越调《天净沙》叠韵有寄小桥流水农家
·古代奇妙的藏头诗作趣谈
·姚翁岩前官僧唱和趣笔
·四川武侯祠蜀汉英雄何处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漫游融水县元宝山醉笔拾掇
特稿:北京首批通讯女兵举行进藏50周年联谊会(组图
新疆尼勒克县七旬维吾尔族老党员40多年痴心收藏毛主
刘姣:瓮安县2014年入伍新兵到猴场会址接受革命传统
特稿:瓮安县2014年入伍新兵到猴场会址接受革命传统
罗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赵声华参观刘少奇同志纪念
特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赵声华参观刘少奇同志纪念
从太行山到上甘岭的岁月——忆秦基伟同志
山东根据地42烈士列入全国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抗战老兵,我们永远的战士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