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达岳阳的当天,便来到洞庭湖畔,过横水轮渡时向一位老船工打听前往湖中君山岛的方法。我很早就知道,君山岛上有一座著名的“二妃墓”,墓的主人就是古书中记载的尧的两个女儿、舜的妻子们:娥皇和女英。
进君山步行百米,就是湘妃庙。湘妃庙不大,她是由红白两色组成,突出的特点就是妩媚秀丽。迈进外殿步入中堂,可见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撰写的《君山湘妃祠联》,一览其淋漓尽致的君山岛风光。再进前殿,屋檐下高悬“有求必应”巨匾,殿中悬有湘君、湘夫人的巨型壁画,殿内两侧分由哼哈二将镇守。
二妃墓在君山东麓山脚下,又名湘妃墓。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他的二妻娥皇、女英登上君山,悲恸而死葬此。墓为石砌,石碑刻“虞帝二妃之墓”,墓前立石柱,雕刻精致。墓前两旁也立有石碑,上刻历代文人墨客赞叹君山的诗词和二妃画像。墓边有斑竹千竿,龙吟细细,凤尾森森,引柱上镌刻着民国七年(1918年)舒绍亮题写的一幅对联:“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墓周长满了斑竹,据传为二妃攀竹痛哭,眼泪洒在竹上而成。读着历史,读着君山,读着联语,读着丛丛簇簇泪痕斑斑的斑竹,我从中不仅读出了传说的空灵和斑斓,更读出了一种历史的凝重与庄严。
诗曰:“泪洒青竹万点斑,千年等待在君山。茫茫水寄相思恨,梦里伊人何日还”?诗人余昌谷在这里一字一滴血地赋诗《湘妃墓》是多么扣人心弦,使古今的人们为这一哭啊!“古墓荒烟里,残碑夕照间。地空三楚水,云接九疑山。瑶瑟悲风运,灵旗夜雨还。鼎湖龙已涉,泉下想重攀”。此墓始建于保代、何人,未有记载。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践帝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今宁远县九嶷山),是为零陵”。当时,舜帝的两个妃子见夫久出未归,就四处寻找来到了洞庭君山,忽闻舜帝逝世的消息,不禁肝肠寸断,忧伤成疾,不治身亡,葬于君山。舜帝晚年南巡,病逝在九嶷山。斑竹又名“湘妃竹”,这是千古传诵的湘女多情的故事。
唐朝诗人刘沧的“河汉夜阑孤雁度,潇湘水阔二妃愁”诗句。借用潇湘二妃的典故抒情,情景交融。其景之凄清,情之惨淡,笛声之幽怨,更让诗人心绪难宁 幽思不断。唐朝诗人高骈有诗咏“虞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云水间。当时血泪知多少?直到而今竹尚斑”。毛泽东主席的“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诗为证。这泪,应该是每一个人所追求和拥有的爱情在世间上的结晶;这泪,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为这些千古传诵的爱情所感动,所向往,所追求的见证。娥皇、女英千里寻夫,在洞庭君山得悉噩耗,她们挽臂相倚,悲痛欲绝,将涔涔泪水洒落在一丛丛的竹竿上,从此留下永难磨灭的斑斑泪痕。世人们给美丽多情的斑竹赋予了人的感情,也赋予了痴执的希望。
出了前殿向右接香火右上正殿,殿上有湘籍书法家何光岳书写的楹联云:“二妃斑泪五渚黯踪望断洞庭千层浪;九嶷素服三湘含辂招归浦地万里魂”。抒发了对湘妃哀怨欲绝和矢志不移的同情和钦敬。殿台上雕有如意兽浮雕,殿门前香雾缭绕,前来祈祷参拜的游客络绎不绝,好不容易踩到金莲点上香火,虔诚默拜三下,不为别的,就单单凭她们母仪天下的风范和凄婉的爱情故事,出了正殿,边走边想,上古的虞帝二妃,闻君故,声泪俱下,孤影自殇,双双投湘江而殉情的凄美爱情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这就是所谓永恒而坚贞的爱情吧!
洞庭湖君山庙虞帝二妃祠:上联:依旧英皇偕癸北。下联:如闻环佩响丁冬。.此联癸北是嫔滕之亚。临别二妃墓时,墓帝碑廊前的一副对联让我止步:“何须观泪竹,是必梦湘妃。”祠内还有一联吸同样引了我:“庙貌金身今既立,和数丛斑竹装点君山;湘山瑶瑟渺难闻,听四面渔家讴歌舜日”。带着一丝殇惋出了湘妃祠,斑斓的阳光有些耀眼,沿着竹林青石路基向下,竹节上挂上斑斑泪痕,传说是湘妃路过此处时声声泪下,沿途的竹子上面落上泪痕,从此这里的竹子上便有了泪斑。其实竹子上的紫色斑痕和罗纹,只是一种色素沉着。可是当你一旦踏上君山,伫立在二妃墓前,任你是雄辩的哲人,你的理智也要为感情所左右。茂盛的斑竹林下方静静躺着虞帝二妃之墓右侧处立着《祭湘妃文》石碑,碑文中记叙了湘妃的生平、成一代母仪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