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白云不上钩,钓架青山也心安”。把一个活生生的“钓”不在鱼的观世翁形象塑造在天地间。姜尚钓乎,洪宪钓乎,诗人钓乎。白云钓不上,水中的倒影安能钓得。一竿、一钓,一黄昏,都市人休闲的一种境界。写恋钓爱诗,安于冲旷,逍遥于山林自然的生活情趣。其实这不正是诗人那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吗?难得糊涂,一竿瘦竹钓天下。呜乎!心素从简,莫过于浮世之中,独钓一方幽静。美也。听说此诗在倭国也广为传颂,也难怪,小小的倭国除了能制造几个较为精密的零件外,要想写出这样高意境的诗词来,怕是很难的了。 “欲把三月作诱饵,又恐钓碎镜中天”。三月的概念是复苏、是生机,诗人又偏安一处,在幻想般静态环境,描绘着镜面化平整的空间,把频率极高的动态社会画面畅想为和缓或者无为,诗人的情怀需要是多么的宽博。无名氏有词《渔歌子•早秋钓》曰:“几抹丹霞映早秋,柳阴侧畔甩轻钩。碧水静,翠鸟啾,野渚花风钓自由”。《摸鱼儿•秋钓》:“守江皋、蓼红芦老,清漪孱柳沙碛。长风强劲催帆渡,冷岸鹜,游鸥戏。休憩地。最舒爽、举杯邀月微醺际。将心漂洗。任浪涌寒嚣,无思无欲,醉啸惬无已。更残夜,忍耐霜飞火尽,谁怜冻馁孤寂。得失忧乐因摄取,忽解苍生搏弈。难自立。尘世里、天公抛饵人成鲫。衣食名利。看旭日东升,波辉万顷,能把钓竿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