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有联曰:“邱雄乃昆仑分山,分木容、五峰山,龙争虎斗。云从龙,风从虎,风云际会,轰轰雷霆千古振九重;铜墙铁壁,一水滔滔环洲渚。朱雀前引,左锁青龙游四海;南盘系沽益流水,流石嘴、双江水,日往月来。日为阳,月为阴,阴阳交泰,滚滚波涛万年拥八景;金凤银岚,五岳苍苍拱星辰。玄武后随,右卫白虎奔三山”。
《奇联中的文化底蕴》中有:“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相传此联为乾隆下江南经通州时与纪晓岚相对而成。联句以南北东西入联,此迭字法上联三出 “通州”,三现“南北”;下联三出 “当铺”,三现“东西”,然而联尾的东西两字在这里也产生了变化,从方位词变成了名词。形同而义变,情味盎然。现在的地理方位是用东、南、西、北表示,东、西、南、北是定至四方的方位词。古人根据太阳确定四方,日出之向为东,日落之向为西,阳光正射之向为南,背阳之向为北。“东”具有新生、光明、温暖的特点,“北”有死亡、阴暗、寒冷的特点,这种特点决定了其所具有的文化内蕴。
在人类认知中,最先感受到自身和空间环境的关系。而要定位,必须有参照物。在汉民族的传统方位观念中,四方是根据太阳而定的。日出之向为东,日落之向为西,阳光直射之向为南,背阳之向为北与此相对应,古代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为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南尊北卑:“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过秦论》,“陛下南向成霸,楚必剑衽而朝”《史记•留侯世家》“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以上的“南面称帝”“南向称霸”“北面事之”就是南尊北卑的典型例证。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伺。”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在鸿门宴上,项王、项伯、范增为主方。项羽为主方统帅;范增为谋士,项羽亚父;项伯为项羽叔父。刘邦、张良为客,刘邦为客方统帅,张良为谋士,无论是按宾主、长幼还是按宴席的礼仪,怎么也不该“项羽、项伯东向坐,沛公北向坐。”而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傲居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这种“非礼的安排体现在坐”的次序上,而这背后是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表现在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上,项羽自高自大、王者至尊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东尊西卑:例“位为通侯,居列东第”(《史记》)“东第”泛指富贵人家的住处。由此引出“东人”“东主”“东家”“财东”“房东”“股东”“东道主”等含主尊的词语。唐白居易的《效陶潜体诗》之十五也集中反映了汉民族尊东南卑西北的思想意识:“贵人居南苍,寒士栖北里,富翁为东临,贫者在西舍。”在古代则以“青龙”、“朱雀”、“白虎”、“玄武”来代表。南京的玄武湖,东晋初年被称为北湖。“玄武”在我国古代神话中通常指北方之神,其具体形象是龟的身上缠绕一条蛇。因此,玄武湖实际上是北湖的意思。此外,唐朝长安的玄武门也是指北门。古代《易经》论五行,认为北方属水,性智,色黑;南方属火,性礼,色赤;东方属木,性仁,色青;西方属金,性义,色白;中央属土,主信,色黄。礼记》载:“席南乡北乡,以东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乡为上”。可见,“东”、“西”、“南”、“北”、“中”不仅仅是地理概念,它们与民族文化、宗教思想、风俗习惯密切相关,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