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玩观光中发现在半山亭柱上的楹联,大多寓意深远,与周围景物融为一体,观之、读之、赏之,能解人疲乏,获得山水清音的爽意和感悟。笔者已记不清在哪座山上,有一半山亭,刻有此一半联:“半山亭,停半山,婷婷立半山。”此联“亭”为名词,“停”为动词,“婷”为形容词,三者同音使联语生色,妙不可言。自然贴切,意趣盎然。著名教授羊春秋先生用俗语写了一联:“要攀登光辉顶点,还得出把汗,费把劲;再加上一半功夫,便可捧着日,摘着星”。 游客到半山亭已走了一半,还要走一半的路程,才能攀上峰顶。教授在联面上是劝游客不要停步,不断攀登,才能达到“光辉顶点”。实际上,干任何事情都一样,不要半途而废。
广东肇庆半山亭在该市东北的“鼎湖山”,海拔1008米,山上有湖,相传轩辕黄帝曾炼鼎于此,故名鼎湖山。半山腰有一亭名叫半山亭,亭上有一联:“到此处才行一步;望诸君莫废半途。”湖南衡山南岳镇到祝融峰之间,有个半山亭,亭上有联云:“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以上两联,蔼然可亲,对长途跋涉者,颇能消疲解乏,还给人以哲理,盼莫半途而废,前功尽弃,登山如此,干事创业、读书求学问亦然,只有持之以恒,才能“登绝顶”。位于岳麓山的爱晚亭至麓山寺之山道间,为一六方单檐凉亭。此处原有半云庵,为僧道上下必经之处。传麓山寺一烧火僧颇通诗韵,曾以半字作诗一首,云:“山半山庵号半云,半亩半地半崎。半山茅块半山石,半壁晴天半壁阴;半酒半诗堪避俗,半仙半佛好修心。半间房舍云分半,半听松声半听琴。”住持方丈闻之大为惊讶,不复令其烧火,收为衣弟子。“半”字诗对仗工整,句句用半字,用法自然流畅,气韵贯通,毫无结屈牙之弊,成为名山胜迹之趣谈。半云庵虽已久圮,“半”字诗却一直流传至今。因首句有“山半”一词,古人即在这里筑凉亭以憩游人,取名“半山亭”,秀亭古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广州白云山的“摩星岭”,海拔382米,有三十多座山峰起伏,其中有个半山亭,亭内有一联:“上方月出初生白;下界尘飞不染红。”浙江镇江,也有半山亭,一联云:“仙人到此无多路;福地原来别有天。”这两联虽不言“半”,但皆有半之意,把半山作为中途站,上有天穹,下有人间;上界是仙,下界是红尘,联语鲜活动人,切景入怀。山东邹县城东南的峰山上,名胜颇多,中有一半山亭,其楹联曰:“孔孔洞洞山,玲玲珑珑窍;蜿蜿蜒蜒路,晶晶铃铃泉。”这是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所题的“重字联”,四组字重叠重得极妙,情景交融,实为巧思妙构之佳作。浙江方岩半山亭柱上,有联曰:“与石共千古;随云来半山。”此联明白说出,随云来半山,半山如此之高,全山就可想而知了。“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情碧嶂团圆绕;得意孤亭缥缈间。”前者是北京樱桃沟半山亭联,后者是江苏昆山峰半山亭联。此两联均为集句联,前者是王维《终南别业》诗中的一联,后者是集范成大、陆游句,两联集典故与诗情画意于一体,令人把玩,回味无穷。
福建东山岛塔屿是中国著名四屿之一。屿上的半山亭有一副嵌“鹤顶格”半山的联语:“半岭水楼泉石崖花云外赏;山亭远眺风帆沙鸟日边来。”此联准确地把风光秀丽的眼前景物,尽收眼底,读后令人赞叹朱熹在天桂期间曾在半山亭写有“到此需求进步,从此莫误前程”一联,也许此亭经历了几番修筑,墙面上没有朱熹的真迹,这是一种遗憾,但有人将此联用红纸写上贴在了半山亭的墙上,虽然简朴了些,但游人们到了此地,读着此联,几乎没有会停住向天桂岩攀登的脚步了。亭内仅有的是半柱正在燃着的香火,赤红的香头上冒着一小缕青烟,慢慢地、悠悠地划向空中,表达着后人对朱熹老先生的不尽的感怀。说也奇怪,过了半山亭,在通往天桂岩洞的山路是平缓的,通向“猪嬷洞”的路更平坦。也就说,到了半山亭,再不用那么吃力就可以到达游玩的目的地了。现代人读起此联来,此处的“前程”已不仅仅是指前面的路了,寓意深奥,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有人在半山亭之前就因前半段阶梯的陡而放弃攀登的话,那么他就永远不会领略到天桂的风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