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门生《心祭张志新烈士》有曰:“熔炉淬炼性坚钢,云暗妖兴战士昂。利笔如刀剖左弊,明灯若日化寒霜。骄儿情恋慈祥母,烈女心萦祸乱邦。喉断刑前失怒吼,千秋义理岂能亡。”张志新1969年9月24日被捕,在狱中因态度不好,受尽折磨凌辱。1975年4月4日上午10时,张志新惨遭杀害。到现在已经整整38周年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张志新的名字家喻户晓。据说北京市为此还把一条街道改名为志新路,一座立交桥命名为志新桥。现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纸醉金迷之风弥漫,烈士张志新逐渐被冷落了。主流媒体绝少再提到她的名字。那些不喜欢张志新的人企图让人们忘记掉这位巾帼英雄。但张志新的名字已经植根在中国广大知识分子心中。他们多数人可能做不到她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却永远怀有对她的一份敬仰、一份缅怀之情。
挽张志新烈士联文有曰:“敢想敢说敢做敢当,为真理战斗,一身正气;忧党忧国忧军忧民,遭逆贼残害,千古奇冤。”张志新,女,汉族,天津市人,中共党员。曾任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干事。她怀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在“文革”期间,因反对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受了残酷的迫害。她坚持真理,公开揭露林彪、江青一伙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被“四人帮”一伙定为“现行反革命”,于1969年9月24日被捕入狱。4月4日惨遭“四人帮”杀害,年仅45岁。直至1979年3月21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的时代,中共辽宁省委才为她彻底平反昭雪,并追认为革命烈士。记得4月4日,那一年是烈士殉难4周年的日子,省委宣传部在沈阳回龙岗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会场四周摆满了花圈。烈士的母亲在墓碑上题词:“探求真理,贵在实践,忠骨毁灭,浩气长存”。
王靖宇1979年7月,发表于《辽宁师院》院刊。《满江红•哭张志新烈士》“广袤神州,难尽数、乐家人杰。惟少这、血情钢韵,绝中之绝。一代英晶怀大志,几番言教扬高节。《终了曲》活吊蒋光头,玩鱼鳖。火线社,募捐列;黑小号,泥囚辙。断喉而体解,律音无阕。字字铿锵歌永在,颗颗耿介心长热。死直兮,为党护廉贞,功垂碣”。文革中无故死去那么多人,死得最冤、最惨的,说是张志新一点也不为过。对于她的故事,现在的年轻人不一定知道,似乎不知道还好一些。但是,笔者既然提到了张志新,又无法轻描淡写,我只有再一次让心灵受折磨震撼!同年5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敢为真理而斗争》的长篇报导,开始介绍了一位与林彪、“四人帮“作过坚决斗争,最后被他们残杀了的基层女干部张志新的动人心弦而又令人悲愤的故事;她的勇气气贯长虹,令男人蒙羞。6月5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一份血写的报告》,1998年8月7日,从当天的《南方周末》上刋《张志新冤案还有秘密》,便更进一步了解了这位英雄在狱中的惨景:她被凌辱,她被轮奸,她被逼疯,临刑前割喉管时她的脑袋被几条大汉强按在砖头上,痛不欲生……她的勇气来自哪里,她的光荣就矗立在那里,她的骨气就定格在那里,她走向刑场的瘦弱背影,是高贵的心灵对肮脏人性的最高的反击,惨烈,悲壮,当时全国各大报刋杂志介绍张志新的文章如潮似涌。争先恐后介绍张志新。不久中共辽宁省委作出决定:追授张志新同志为“革命烈士”。
费新我挽“文革”中被杀害的张志新烈士联文:“挺起铁肩担道义;不辞热血荐轩辕”。1979年新版的《辞海》多了一个辞条:“张志新”。在当年张志新的名字出现在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在内的各种媒体之中时,整个中国震惊了!无数双善良的眼睛面对张志新遗美丽的照,眸子不由流下了泪水,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能相信:仅仅是因为“思想”,思想者不但被残暴地结束生命,而且在结束生命前竟然被割断喉管!而这惨绝人寰的一幕,竟然发生在号称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中国!许多年轻一代也许就很陌生了,不可理喻,甚至可能不相信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竟会有这样悲惨的遭遇,这不是太没有道理了吗?是的,这是残酷的阶级斗争时期的特例。是的,这是真实的历史。张志新的历史故事,证明了党中央领导人的一句话:“道路是曲折的,斗争是复杂的,前途是光明的。”也就是在1979年,党中央为千百万在历次过左的运动中受到冤屈的同志平反,1980年4月4日,张志新牺牲5周年之际,北京人民自发地走向人民英雄纪念碑,追悼这位思想解放的前驱史将有一天。相信会有董狐之笔敢言人之不敢言之言由此。
笔者还在想,当年那些在党内折磨斗争张志新同志的人,不论是谁,官居何职如果今天还有活着的,不知是否也有一丝内疚和惭愧?文革的噩梦已经过去,历史己翻开新的一页。我们今天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充满信心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道上前进,这一点应该是可以告慰在地下的张志新烈士的。安息吧!我们永远要向您的坚强党性学习,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您的功勋。志新烈士的悲剧不会再演了,但我们不能忘却这位在那个特殊时期的烈士。作为每一位中国人,痛定思痛都应该向张志新烈士致哀忏悔,永远铭记和诅咒那个恐怖的年代,祝福张志新烈士在天之灵得以安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