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中红网》等刊载笔者缅怀诸将帅之文章,自觉感人肺腑,不尽的忧愤和悲痛滚滚而来。—便一发不可收拾矣:“燕舞莺歌大治年,追怀先辈有新篇。太平本是将军定,当慰忠魂在九泉”。邱闽泉2007年1月《望海潮•纪念陈毅元帅逝世35周年祭》:“九泉隔阻,天台遥望,思君趋教无由。每企俊标,辄深慕溯,倍尊硬骨军头。搔首苦可揉。忆南昌起义,胆略一掊。百战沙场,蒋帮日伪见都愁。同周访问诸国,焕外交风采,技压齐侯。封帅授勋,功高泰岳,笑迎雨电风楼。坎坷为国谋。叹“逆流二月”,羞岁断轴。悲怆诗人早逝,香祭善魂尤。”而生动、凝练的诗句和一系列清新明丽、寄意幽深的比喻,则使这种情感的抒发显得更含蓄、更深沉、更富于葱郁的诗意与动人的情致。
作为开国元勋,陈毅既是威震敌胆的军事家,光明磊落的政治家、革命家,又是中国和世界外交舞台上赫赫有名的外交家含冤辞世后,共和国副主席、代理主席、诗人董必武先生于1972年1月,写下的悼挽陈毅元帅的诗作。在诗中,诗人缅怀了陈毅元帅的历史功绩,表达了对陈毅元帅高尚品格的颂扬,以及不幸逝世的沉痛悼念:“久被病魔着,元良竟丧生。立功丰不伐,求艺广多成。皓月无幽意,清风有激情。井冈山上树,瞻仰总心倾。”在这首诗中,董老将失去战友、知己的深切悲痛同对党和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凝结在一起,情深意切,字字血泪,形成了一种抑郁悲怆、震撼人心的抒情特征。在该诗中悼挽氛围跃然纸上,诗人对战友的痛切悼念与对党和国家命运的深沉忧虑融汇在了一起,造成了一种抑郁悲怆、震撼人心的抒情特征。
陈毅一生戎马倥偬,写下了数百首诗词。其中有许多被作为经典广泛流传。如《大雪压青松》《梅岭三章》等著名的“赣南游击词”。毛泽东曾说:陈毅的诗豪放奔腾,陈毅有侠气,爽直。诗词也成了两位伟人心灵交映的载体。二人多年间诗词唱和,其内容都充满了惊天地泣鬼神、傲视一切艰难的豪情壮志,抒发了伟大的革命意志。陈毅元帅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功勋盖世、才华横溢而又襟怀坦荡、幽默风趣的人物。故居大门悬挂着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撰写的楹联:“直声满天下,功勋炳世间”。“不矜威益重;无私功自高”。这是对陈毅元帅一生的精当评价。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郭沫若曾赠陈毅诗:“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老郭又赠 “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题马陵山陈毅元帅雕像联有句:“横扫残云,千秋美誉;纵观青史,一柱南天”。文韬武略一元戎,济世匡民赫赫功。内政外交天下杰,中华千古颂豪雄。
历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张伯驹挽陈毅祭联:“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河山,永离赤县;挥戈挽日结尊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泉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能够与英雄相匹配的诗篇,也就是张伯驹对陈毅元帅的挽联。文心自古薄云天,挽联在大厅的角落里被伟大词人毛主席发现与赞赏。立功万里胆包身,元戎武略文韬,才堪将相,擘画乾坤,飒爽想英姿,丹心悬日月,来与世间无愧色;剑气腾霄胸有甲,老帅先忧后乐,情系家邦,抱怀冰雪,光辉昭史册,碧血郁诗词,去留天下有清风。陈公所剩唯肝胆矣。“文革”期间,陈毅仗义执言光明磊落,陈毅被打成“二月逆流”黑干将,各种攻击从此不断,直到最后含冤辞世。毛泽东突然出席陈毅追悼会,仓促出发时还穿着薄毛裤和睡衣。向陈毅的骨灰盒三鞠躬,并泪水纵横,全场悲泣一片。这一破例举动,不仅为珍贵的战友之情,也是对陈毅一生的最好肯定。呜呼,时按照文件上所定的规格:陈毅的追悼会由军委出面组织,悼词连头带尾仅600字,简历还占去一半篇幅。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元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