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一向被认为是中原地区用以抵御北方游牧部落的重要防线,令人意外的是,最近在南方的湖南凤凰县览游了极少见于史端的苗疆长城。犹观赏一部珍贵的历史画卷,拜读长城多元文化的历程演变,西南少数民族进步和发展等一幕幕绝妙史剧的演绎。笔者从哺育了沈从文、黄永玉等艺术大师的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县收集到见《凤凰楹联荟萃》载联文:“入是门,登高望远,到此方称好汉;临其境,揽胜探奇,迄今又见长城”。据北京等地考古专家、文化名人,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长、长城学会副会长罗哲文等人,来到凤凰古城后,对绵延几百里、当地人称作“边墙”的古长城遗迹产生了浓厚兴趣。对它进行了详尽调查考证,作出了此“边墙”实是中国南方苗疆长城的鉴定结论。
联文曰:“碉卡千寻留胜迹;边墙百里展雄姿”。联句言简意赅,捧读再三,别出新意参照有关文史资料去伪存真整理成文。经专家证实,凤凰的苗疆长城始建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湖广参政蔡复一“亲历边疆,度其险坦,力陈营哨罗布,苗路崎岖,难以遏其窥觑,请金四万有奇,筑沿边土墙,上自铜仁,下至保靖,迤山亘水,凡三百余里”。(引自《古丈坪厅志》卷一五),实现其“土蛮不许出境,汉人不许入峒”的目的,以加强对苗民的镇压和控制。借此暂时放弃对腊尔山红苗区的统治,苗民也让出沅水以北,酉水北、东、西,武水南等自己辛勤开垦出来的土地,甘居于山区。明朝所筑的“千里边墙”,实际就是沅水西北、酉水南、东的包围圈;北边以酉水沿岸山崖为主修城堡、岗、哨守卫,南边无山崖可守,只得另筑山、水、崖、石、土墙相间的“南长城”,亦即西起亭子关,东到旦武营,约380里,加北边的亦近千里,名不虚传。到了清朝,土司腐败,不得苗心;同时亦感到土司割据,类似三蕃之弊,不利王朝直接统治,雍正决心在土司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在苗疆内推行武力开疆扩土,设立镇竿镇、铜仁设里苗同知,永绥协设六里同知,从此“化外”苗消灭。满、汉地主大肆掠夺土地,苗民无法生存,不得不再次“勇自绝”,掀起了乾嘉苗民大反镇,清廷调集18万正规军,加上土司军和地方军近40万,征剿苗疆,结果担任征剿大军统帅的云贵总督福康安、副帅四川总督和琳都死于军中,清朝封疆大臣在征苗中阵亡不少,造成清代中衰;又迫于去镇压白莲教不得不草草收场,留随军普洱知县傅鼐为凤凰同知兼辰沅永靖兵备道办理善后事宜。傅鼐吸取明王朝的经验,嘉庆二年,复修明长城共建汛、堡、碉、卡1204座(见傅鼐《修边论》),此外,自乾州厅湾溪、木林坪至凤凰厅中营所辖四路口,筑围墙百数十里。六年(1801年)在松桃厅境“于正大属之伙哨营,松桃厅之杆子坳、下石花等处沿边百余里,添建石碉一百座,抽拨官兵八百名,筑堡十座”;又于石岘一带置8堡、48碉”。(引自《松桃厅志》卷一八、卷二七)。清王朝在周边设永顺府、辰州府、铜仁府、肇庆府,沅州府做外围“府长城”,最后形成“以夷制夷”战略包围圈——苗疆边墙。“南长城”遗迹湖南部分至今仍保留完整,贵州部分亦有迹可查。
联曰:“胜迹重开,登古垒碉楼,犹想当年战鼓;春风漫度,赏烟霞云树,还听今日笙歌”有幸登临“南长城”顿觉霸气十足,不仅有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和谐与静谧,还有古老而神秘的奇幽。长城南起与铜仁交界的亭子关,北到吉首的喜鹊营,全长三百八十二里,是明、清王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南方苗族镇压的历史产物。为了持续统治、镇压,想出了这筑墙屯兵,分割统治的损招。把湘西苗疆南北隔离起来,规定了“苗不出境,汉不入峒”。禁止苗汉贸易和文化交往,修筑汛堡、碉楼、屯卡、哨台、炮台、关门、关厢组成的关卡,以此孤立和征服苗族。有了这样一道设施,就把“生苗”围困在腊尔山地区。直到改土归流后的清康熙年间,“生苗”还是不得越过“边墙”谋生。即便在“边墙”之外,也受种种约束。湖南提督俞谟曾发布《戒苗条约》曰“如有执刀行走者,即系逆苗,拿获定行诛戮。”如内外发生纠纷,“尔杀我内地一人者,我定要尔两苗低命;尔抢我内地一人者,我定要尔全家偿还。”对于这样一道“边墙”,苗胞当然恨之入骨,多次联合汉族人民将其摧毁。早在明崇祯年间,就因“寇乱苗叛,土墙踏为平地”。到了清康熙年间,“虽有边墙而倾颓已久,今不过仅存陈迹”。有人奏请修复“边墙”,终因财力、人力不济,人心所逆,未能全面实施。沈从文先生在1931年所著的《从文自传》中写道:“试将那用粗糙而坚实巨大石头砌成的贺城(按即凤凰县城)作为中心,向四方展开,围绕了边疆僻地的孤城,约有七千多座碉堡,二百左右的营汛。”“这些东西在一百八十年前,是按照一种精密的计划,各保持相当距离,在周围数百里内,平均分配下来,解决了退守一隅常作‘蠢动’的边‘叛变’的。”边墙也好,屯堡也罢,作为镇压苗民起义、破坏民族团结的一种军事设施,无疑都带血腥味,但客观上它又起到保障了苗地居民的安全,保持了苗民仅有的弹丸之地的安宁,保存了苗族古老文化,促进了“长城”外居民区域的繁荣,展现了苗族精湛的建筑工艺,形成“长城‘内’地方性区域自治。作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南长城”还“出土”了苗族许多古老的传统文化科技遗产:如《苗族古历》、《苗族生成哲学》、《苗族古老话》、《苗族装饰艺术》、《苗族医药学》、《苗族美学》等,有的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南长城作为镇压苗民起义的防线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今天它只是成为一个颇富有边疆特色的旅游点而为人所游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