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末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史可法,河南开封祥符人, 字宪之,号道邻。崇祯元年(公元1682) 进士,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 清军入据北京时,史可法力保南京福王朱由嵩建立南明政权,立下汗马功劳。先后任户部员外郎南京参赞机务,官至兵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衔。文武双全,英勇善战,怀抱抗清复国为己任的决心,受奸相马世英等排挤,谴其外出督师淮扬, 竭力协调江北四镇将领,以抵御清兵。一六四五年,史可法身先士卒率兵固守扬州孤城,浴血奋战数日,在孤军无援的情况下拒清廷多尔衮的几次劝降,拼死抗拒清兵终因众殊寡悬。当清军豫青王多铎攻陷扬州城时,史拔刀自刎不死,诸将拥上前抱住他,掩护而至城小东门,清兵大量涌入城内。诸将皆被杀之,史可法被执刑,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无所谓惧并大骂不止,终于概然死在清兵刃下。史可法壮烈殉国之后,其义子史德威遍寻遗体未得,兵荒马乱中无奈含泪。为遂依史公遗愿,隔年,把他的衣冠葬在扬州城外的梅花岭上。
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 为了褒扬明末死节忠臣,追谥史可法为“ 忠正” 世称“忠烈公”。 乾隆皇帝还御笔亲题“褒慰忠魂”四字, 以赞其英勇忠烈,此外还挽诗一首并命大臣咏和题跋制成手卷,置于扬州梅花岭史公祠中,并作能工巧匠摹镌勒石竖立于祠壁两旁。墓祠有不少佳联妙作极有品味。现辑录祠联与君共赏:“佩鄂国至言, 不爱钱,不惜命; 与文山并烈, 曰取义, 曰成仁” 该联作墨不多,读来朗朗上口。联意为: 民族英雄岳飞风波亭被害后追封为鄂王,宋史《岳飞传》岳语“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联文评价史公其人其事与文天祥、岳飞相比,恰似精美短论,再帖切不过了。“生有自来文信国; 死而后已武乡侯” 联作者严问樵用典娴熟,用类比之法妙手成联,堪称一绝,令史可法与文天祥、诸葛亮二人相比肩,只字不言史公而句句言史公,是此联精妙过人之处。清人梁章钜评此联云:“自是天造地设语,他有作者,不能出此范围” 不仅赞史公为国捐躯的精神,对后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殉社稷, 只江北孤城,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联文紧扣史公精忠不二之神髓,娓娓道来,浓淡相宜,恰如其分。从历史的故事之中脱颖而出,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抒发感情,不直书其事却已包涵其事,此联倾注作者的感慨与哀思之情。其它值得一题的墓联还有如:“死含瑶草千秋恨; 魂傍梅花万古香”“ 数点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故臣人” 以梅花的高雅、素洁寄托对史公的哀思。 为了表达后人对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的缅怀和凭吊,近代诗人陈叔通赋诗曰:“ 游人争说梅花岭, 明祚虽亡战迹存。终古衣冠留葬处,万流瞻仰慰忠魂”。安徽联家许谋成题忠烈公衣冠暮联曰:“乱世见精忠,难忘那鼙鼓千声,扬州十日; 英雄漫寂寞,永伴有梅花万朵, 明月二分” 历史终究是后人写的,功过也就由人评说了。民族英雄大多受当时历史背景所限制,谈不上完人也就此作罢。笔者无才亦赋诗以纪史公: 山河半壁局难收,报国丹心志未酬。怒目书惊多尔衮,横眉文斥洪承畴。扬州浴血守残垒,淮水翻云战野丘。正气遗留梅岭冢,史公事迹耀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