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忆第一次见到八路军
今天是7月7日,78年前的这一天,宛平城下、卢沟桥畔,日寇邪恶预谋下的枪炮声,造成“卢沟桥事变”,城墙上至今还留着累累弹痕,从此点燃了抗日战争的熊熊烈火,中国人民进入了全面抗击侵略的艰难时世。“与日寇决一死战”。
难忘的1937年7月7日啊!我是1925年出生,12岁时我以第一名考上了平山县立女子高小,并得到了学费全免的奖励。我兴高采烈地走进课堂,不幸的是只上了几个月的课,“卢沟桥事变”就爆发了。国民党军节节溃退,县城内处于一片混乱,校长宣布停课放假,学生各自回家。我回到老家西天井村,村里的人们也是人心慌慌不知所措。在这大难临头的时候,喜讯传来:高举抗日救国旗帜的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来了。
1937年的秋天,八路军来到我们村的消息传开了,我拉着奶奶去前街,看到八路军穿着银灰色军装,迈着整齐地步伐,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军歌,列队行止在我家门前的北场上,说是要在西天井村借灶做中午饭,奶奶和我就自报奋勇去领了12名战士回家开灶。我领他们去抱柴,奶奶上灶帮他们做饭。他们对老百姓亲如一家担水、扫地,嘴里大娘、大娘地叫着。我问:“有女兵吗?”他们说:“有”。我立志长大了要当一名女兵。就在做好饭正吃时,忽然听到了一阵枪声,马上又听到了号音,只见他们立即放下碗筷跑出大门,奶奶见水缸边还放一支枪,让我快送出门,正迎担水的战士回来取枪,部队己在北场上集合。我和奶奶在门口目送八路军离开,回家关上了大门,奶奶拉着我进了南屋的石窑洞,她手提一个大铺垫,放在屋里的东南角坐下,紧紧的楼着我说:“别怕,这里子弹打不进来”。 我还是有点害怕,手脚和嘴都在不停发抖,奶奶抱着我,用手梳理着我的头发说:“不要着急,咱们的八路军一定能打走日本鬼子!”渐渐地听不到枪声了!
听说八路军的队伍打胜了,正在东天井村休息。不过部队还有任务要开走,可他们在我们村那顿饭还没吃完,于是有人就发动家家户户快去烙饼,让救命人八路军带着路上吃。奶奶得知消息后回家就叫我抱柴烧水,她把娘送我回来时带的一小袋白面都倒在面盆里用开水和了,都烙成饼上交,村里组织人用推车送往东天井村。这就是平山战例中提到的《温塘天井村之战》老百姓烙了两万张饼送给八路军的故事。
二、敌后的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开始。在西安事变之后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弟八路军的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在同年9月从根据地陕北东渡黄河,开入山西、河北交界的五台山地区。9月25日,八路军主力一一五师取得平型关、阳明堡大捷。之后10月,八路军总司令部离开五台山,一一五师副师长兼政治委员的聂荣臻奉命留下建立根据地,展开游击战。
随着抗日游击战争的深入发展,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边区军民迫切需要建立统一的政权机关来领导边区的各项工作。经过聂荣臻同志及边区各抗日团体领导人多次协商,于1938年1月10日至15日在阜平县完全小学校召开了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代表共146人,代表着边区39县的县政府,一千余万的民众,代表着拥有120万民众的114个民众团体,代表着全边区的正规军与民众武装游击队、自卫军,代表着蒙、回、藏少数民族,代表着宗教界人士,代表着国共两党。会上选举产生了“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即边区政府),并一致选举聂荣臻、宋劭文、胡仁奎、张苏、刘奠基、吕正操、孙志远、娄凝先、李杰庸等九人为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委员。
晋察冀边区各级抗日政权建立起来了!人民高唱这首歌,它反映了边区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对胜利的期盼.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区得人民好喜欢, 民主政府爱人民呀, 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 呀呼嗨嗨,一个呀嗨, 呀呼嗨呼嗨,呀呼嗨嗨嗨, 呀呼嗨嗨一个呀嗨.
晋察冀边区各级抗日政权建立起来了,人民生活、生产有人管了,学校开学,我上了高小。1940年我考入晋察冀边区民族民主革命中学“五中”,编在八大队学习,校址设在河北省平山县南庄村。这是一所培养干部的学校,从校长何力平到老师、班干部都是从延安来到抗日前线的知识分子。开有《社会发展简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简史》、《共产党与中国革命》和当个地方干部填报表写公文等课程。
1941年,日寇集中兵力对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机关、学校住地滹沱河北岸发动了空前未有的“大扫荡”,学校决定“化整为零”,把学生分散到较安全的山村老百姓家中。当时田慧琴任班长,我是副班长,一行8人,党组织还处于秘密时期,我们班有三名党员,我任小组长。学校的干部把我们送到各村交给村干部。边区的人民真好,村长亲自一个一个学生的安排。乡亲们站在自己家门口像迎接亲人一样接待了我们,村长交待:“这些孩子是革命的后代,一定要保证他们的安全,要让他们吃好、睡好,敌人扫荡结束后,要把他们完好地交给政府。”边区的人民没有推托,不怕风险,老乡们说:“有我们就有孩子们,就是豁出命也要保全他们。”有位军属说:“ 我们的孩子在外面也是这样,这些孩子和我的孩子一样,你们放心好了。”
老师对我们也提出要求:“尊敬房东,要成为新家庭中的一员,按辈数该叫娘叫娘,该叫爹叫爹,爷爷、奶奶、姐姐、哥哥都得记住,叫的像、叫的亲,要勤快帮助家中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要听话……。”
村长把我领到一个姓宋的群众家中,老俩口宋大娘、宋大伯都是50来岁,儿子去当兵了,家里还有一个姑娘叫宋玉莲。为了我的安全,他们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记得我想去看望袁家姐妹,背了我的灰书包,大娘说:“背这个不行呀!”给我换了一个小篮,叫宋大伯把我的灰书包藏在后院里;大娘见我还穿着学校发的列宁装(灰色钻头的只有三个小扣,腰间扎根小带)就去把她姑娘用自己织的花格格布做的上衣拿来给我穿,叫我站在她面前仔细端详,理理我的头发,拉拉我的衣襟,拉着我的手说:“这样你像了,我又多了个念书识字的姑娘。”我也情不自禁的甜甜地叫了一声“娘”,心中热呼呼的。
敌人还是扫荡到我们住的这个山村,我们跟着转移,宋大妈让我和玉莲带了点吃的用的拉着她家那头毛驴先走。跟着人群逃进西山沟,躲进玉米地好几天,带的东西吃完了,玉莲就去摘南瓜,把南瓜从把处挖介圆洞,保存好这是锅盖,把里面的子掏出,塞进玉米豆盖上盖,找石头做一个3脚灶,把南瓜锅坐上,用柴火烧煮,玉米豆熟了,南瓜也软了,把瓜洗净放在盆里,割开吃那时确能充饥。白天我们几个年轻人就爬到山顶上,观看敌人的动静。
让我们高兴的是,在山沟里见到了班长田惠琴、张敏和袁家姐妹。 小袁病的严重,路都不能走了,只好我们三人轮流背着,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小土洞,铺了些玉米杆把她藏进去,我们真为她着急,这里无医无药又没有她能吃的东西。玉莲去摘来几个枣,搓了几穗谷子,还是南瓜做锅给她煮稀饭吃。处境这么难,小妹还说:“鬼子来了你们都走,逃出一个算一个,我不能再拖累你们了。”我们抱着她,安慰她:“我们怎么能留下你走!回去怎么向校领导和老师交待,怎么向你父母交待。”她姐姐哭了。在困难中互相友爱的精神见真情。打听不到关家三人的信息,我们非常着急。又听说敌人包围了一条沟,抓了不少青壮年走。就在这时村干部来这沟看乡亲们,并带来了关小妹,确知她姐姐和哥哥被鬼子抓走了,她是装哑巴、被敌人一脚踢在路边玉米地里才得脱险。玉莲逃出时我们俩牵着毛驴跟着乡亲们跑,和她父母也走散了,她就一直跟我在一起,她父母还着急找她,我让村干部把她带回去,她牵着那头毛驴,朴在我的怀里,哭喊着说:“姐姐鬼子走后快回家”!我也哭了,她是本乡本土人,在一起壮了我们胆,想方设法不让我们锇着,真是难舍难分啊。
|